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诸家者,不犹愈于野乎? 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诸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观万方之略矣。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节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辟儒之祸患
B.而欲以治达到
C.天下同归而殊,一致而百虑途径
D.各推所长, 穷究虑知道、明白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所长也②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B.①及拘者为之,则牵禁忌②青,取之于蓝,而青
C.①古名位不同,礼亦异数②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①若能修六艺术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诸子百家中,儒家能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在各派道术中最为崇高。
B.法家的长处在于奖赏有信用,处罚必施行,而舍去仁爱,专用刑法,则是刻薄之人对他的扭曲。
C.孔子认为,使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独当一面、应对进退的能力,接受任命就不能推辞。
D.圣明的君主如果能修明六经的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取长补短,就可以通达治国之术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2)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3)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送,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余。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扫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此!愿撤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毕葬。其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已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徒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一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涉欲亡去,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
【注】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洁扫沐浴除:台阶。
B.涉何心此乡:面对。
C.其急待人如此周:周济。
D.欲以示众俗厉:勉励。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拒绝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朋友母亲生病,当即前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徒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徒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2)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浣花溪 记(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以少陵浣花居在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钟惺《隐秀轩集》卷二十(北京出版社2000版)
【注】①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一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②琅玕:常指青玉。③潆回:水回旋貌。④委:水流所聚之处。⑤灌县:即今四川都江堰。⑥东屯: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城东,杜甫离开成都后曾居于此。⑦严公:唐代西川节度使严武,杜甫的朋友。⑧司城贞子:司城,官名;贞子,春秋时期陈国大夫。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署:题写
B.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周:通“洲”
C.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增:添加
D.迫暮趣归趣:快走

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B.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C.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D.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有“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作者连用八个比喻,来称赏浣花溪。
B.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浣花溪和杜甫草堂的经历,细致描绘了杜甫在穷愁奔走中还能择此胜地而居的过程,表现了杜甫的阔达襟怀。
C.文末用自己“偶然独往”同“使客游者”的冠盖喧哗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附庸风雅的达官显贵的嘲讽和鄙视。
D.本文融写景、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多用比喻,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书写性灵的文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2)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
(3)出城欲雨,顷之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日:“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日:“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州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日:“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 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己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①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注】①场: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论斥权幸大臣论斥:论述斥责
B.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龟鉴:借鉴前事
C.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冗费:不必要的开支
D.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科率:官府定额征购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B.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C.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D.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拯洞悉犯罪心理,办案机制灵活。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包拯使用“引蛇出洞”之计,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抓住罪犯。
B.包拯清正廉洁,生活简朴。在端州为官没拿一块端砚回家。虽然地位高贵,但吃穿用度跟百姓一样。他对子孙也要求严格,警戒他们不许贪赃枉法。
C.包拯关注民生,兴利除弊。他请求把用来牧马的民田还给百姓耕种;改革解州危害百姓的盐法,请求进行通行贸易;设置榷场进行买卖,减轻百姓负担。
D.包拯刚毅正直,不畏权贵。他改变旧制,透明办案,官吏不敢舞弊;他上奏罢免了三司使张方平,又判了继任者宋祁的罪,罢免了他,于是贵戚宦官都为之收敛。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端州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共18分)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①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桓昔多贼杀其郡冠盖②,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桓,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
(《三国志•魏书十一》)
[注]①祖:设宴送别。②冠盖:官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高其义高:赞赏,认为……高
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趣:通“趋”,奔向。
C.购求获畴购:购买
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夺:强行改变

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的一组是()
①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②三府并辟,皆不就。
③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④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
⑤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⑥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避开大道,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
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以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政治远见:他已看出这个朝廷寿命不会太长了。
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为刘虞报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桓,田畴主动出谋划策,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他欲报之仇。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
(2)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
(3)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古代诗文阅读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祆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时长沙宣武王为梁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多伐材竹,沈于檀溪,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常以私车辇水洒御路。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因醉后取一甘食,武帝笑谓日:“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曰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低微
B.祆贼唐宇之东阳寇:侵犯
C.使僧珍行军众局事知:了解
D.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降低。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C.吕僧珍离家已久,奏请回去扫墓,武帝认为他是本州的荣耀,便授予他南兖州刺史之职。姐姐家住处不好,他常到姐姐家,并不觉得辱没身份。
D.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2)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