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红、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黄土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内外力作用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发展耕作业的不利条件。
(2)简析渭北高原地区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地形和气候条件。
(3)渭北高原地形破碎,起伏大,分析过度扩大葡萄种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差异

地区
地形特征
温度带
景观
气候类型
土壤
农作物
耕作制度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寒温带
中温带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黄土广布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



贫瘠红壤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低山丘陵



砖红壤
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
一年三熟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地理环境差异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4分,至少写3条)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土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12分)农业上一般认为,≥10℃积温(全年连续≥10℃日均温之和)2000℃等温线代表了种植水稻所需的最低积温线,积温达2300℃时,水稻可以稳定生长。读黑龙江省1980~1984年和1994~1999年积温均值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黑龙江≥10℃等积温线分布特征,并简析原因。(4分)
(2)简述甲河的水文特征。(3分)
(3)分析乙地发展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5分)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该图中甲市是我国某自治州的首府,该州棉花产量占全国的l/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甲市是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棉纺工业发达。

(1)说出甲、乙之间国道的走向,并分析原因。(3分)
(2)分析甲市成为棉花交易集散地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3)结合材料,提出甲市所在自治州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4分)

(16分)该图为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成渝经济区规划为“双核五带”布局,是继长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区域。
成渝经济区中的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第三、西部第二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高起点、有选择地承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化工、轻工、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打造18条产业链。
(1)根据材料,简述重庆两江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城市浓雾出现的主要季节,并分析该季节浓雾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