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B.图2中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 C.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 |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16Kg | B.16g | C.2.657 ×10 g | D.16 |
“黑块块、烧就红,投入宝瓶仙气中,银光耀眼白光闪,无影无踪瓶中空;一杯钙泉入宝瓶,化作牛奶无人用。”以上描述的实验现象是指下列哪种物质发生的变化()
| A.木炭 | B.蜡烛 | C.铁 | D.磷 |
右图是核聚变燃料氦的原子结构模型。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1 | B.2 | C.3 | D.5 |
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 | B.氧气 | C.水蒸气 | D.氮气 |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收集证据 | B.建立假设 | C.作出结论 | D.设计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