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县由于农技推广不足,农业仍靠天吃饭。为扭转这一局面,该县把农业科技定位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种粮补贴资金直接用于农业技术投入,重点引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引进优质作物和生态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面向市场需求,与中粮集团合作,凭借中粮集团的强大品牌优势,使农民种粮收益超过了外出务工收益,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县在农业发展中所遵循的思想方法。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又满足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求;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3%,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城镇化健康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
材料一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把农民变市民,不仅仅是让进城农民拥有城市户籍,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进城农民的工作、住房、子女入学和各种基本的社会保障,让进城农民享有市民待遇。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在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缺少统筹规划,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贫民窟问题突出,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上述材料对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何哲学启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
材料一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命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等。
国内生产 总值 (亿元) |
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人增 长率(%) |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人增长率(%)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
农村居民恩 格尔系数(%) |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 |
|
2008年 |
314045 |
8.0 |
8.4 |
37.9 |
43.7 |
28.6 |
2009年 |
340903 |
8.5 |
9.8 |
36.5 |
41 |
28.9 |
2010年 |
401513 |
10.9 |
7。8 |
35.7 |
41.1 |
29.4 |
2011年 |
473104 |
11.4 |
8.4 |
36.3 |
40.4 |
29.6 |
2012年 |
519322 |
10.7 |
9.6 |
37.1 |
4O.8 |
30.1 |
(1)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让每个中国人梦想成真?
材料二 一个伟大的民族当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召唤伟大的力量。从新中国成立“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每一个进程,每一步跨越,无不闪耀着民族的梦想之光、信念之火。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期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勾勒出民族复兴的梦想蓝图,必将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中国梦”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何意义?
材料三 有人认为,“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只要“个人梦”实现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
(3)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l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回首2012,我们发现这一年里有太多的不平凡、太多的感动。“最美教师”张丽莉用自己的双腿换回了孩子的生命;小学生何玥胡捐出自己的器官,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周月华、艾起,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爬”遍青山送医上门……。他们感动了2012,感动了中国,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座道德丰碑,鼓舞我们不断为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
(1)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公民道德生活的哪个方面?
(2)根据材料,从公民道德建设角度说明树立道德模范的意义。
【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3年1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朝鲜发射卫星问题的第2087号决议。希望寻求以和平、外交和政治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呼吁重启六方会谈。中方对此投了赞成票。我国一贯主张,应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以和平方式解决半岛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长治久安。
(1)从成员性质和职能范围的角度分别指出联合国的国际组织类型。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凸显了时代主旋律。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提出中国梦,就是要进一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追逐梦想的精神,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让中华民族不朽的追梦精神焕发新时代的光辉。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对“中国梦”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