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型增长 |
| B.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
| C.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
| D.t2时刻甲种群数量接近K/2 |
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 A.神经递质的合成 | B.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 |
| C.[H]+O2→H2O | D.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利用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 |
|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
|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
|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
1914年,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
|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
|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某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d点表示植物茎向光侧浓度,则c可表示茎背光侧浓度 |
| B.若该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影响,则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在ac段之间 |
| C.cf段曲线的变化体现了高浓度生长素的抑制作用 |
| D.b、d两点说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不大 |
|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
|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
|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