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文化强国建设的部署要求,要繁荣文化创作,不断产出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世佳作。要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和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全面落实文化强国建设部署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材料二 最近,许多中国人成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忠实粉丝,持续了几年的韩剧热,给我国的文化市场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针对韩剧热播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韩剧热潮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了伤害;也有人认为,对于韩剧的热播我们不应一味排斥,更应该让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去思考和反思,并不是高高坐在五星级宾馆喝着咖啡就能写出一部好戏来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材料三 《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修—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温家宝总理曾强调指出,“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国家要积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4 分)
(2)作为青年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你认为应如何做到“有公德、讲文明、求和谐“?

【选修—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2010年6月25日,关国国会就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文本达成一致,将由全体议员投票表决。然后,由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这次的金融改革“路线图”九成符合奥巴马的主张。
(1)根据材料说明美国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 分)
材料二2010年6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G20 峰会认为: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是稳定世界经济的中坚力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提出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贫易机制等诸多建议。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知识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 6分)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概念不断涌现,低碳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同时,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树立低碳理念的正确性。( 8 分)
材料二“低碳”也是上海世博会的建园理念。英国馆所用建筑材料都是可循环利用的,整个建筑的碳排放童几乎为零;日本馆的屋顶都是用纸张做成,世博会结束后,将用来印别日本中小学的课本;中国馆的绿色低碳更是技高一筹: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采用架空建筑结构,冬暖夏凉,节能环保… … 这些展馆不约而同地凸显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理念,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关好。”
(2)上海世博会各个展馆的低碳设计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 6 分)
材料三“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此,某校学生会决定在校内开展“低碳生活就在我身边”的宣传教育活动。
(3)请结合自身实际,列举践行低碳生活的一个具体做法,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其合理性。

材料一从今年春季的西南特大干早到6月份的南方幕雨洪水,这些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广大干群积极杭击灾害,尽最大努力减轻受灾损失。
(1)面对灾害,我们能加强灾害监测预报,减轻受灾损失,说明人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材料二2010年6月,江西省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大力协同,科学应时,妥善安1 好灾区群众生活。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道理。

建国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1958年和1959年的户口制度对人口流动作了严格限制。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
2010年5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 9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