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实现人生价值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效率不高的传统工业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其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方面已成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动员令,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依据。

材料一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有人用豪华车队迎亲,以奢侈喜宴祝贺;而更多新人则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这种传统婚礼礼仪既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很有意义。
材料二 前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住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但我们又必须赋予她新的时代精神。
从文化继承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当如何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 ?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对此,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
(2)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关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中提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做加、减法,即增收减负。
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政府做好“增收减负”提出合理化建议。

《环球时报》社论认为,中美两国就如骑在一辆特殊双人自行车一前一后的两个人,虽然很酷,但不好骑,这辆双人自行车只能前进,不能停下。回顾多年来的中美关系,可以说是合作压倒了折腾。想折腾中美关系的人没有退出,但折腾产生的效果与影响在减弱,合作仍是主流。合作为中美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它符合中美各自的利益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中美关系中折腾与合作并存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