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及财政支出比重(2013年度)
注:2013年全国税收总收入为12.9万亿元。截止2013年6月,全国各级政府共计负债20.6万亿元。
材料二 下图为拉弗曲线,该曲线大体上解释了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关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概括我国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用数据予以证明。
(2)为解决地方债务的润题,国家某课题组为政府提交了三套方案。
方案A:提高税率,增加税收种类。
方案B: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新债。
方案C:加印钞票,减少民生支出。
在上述三个方案中选择两个不恰当的方案,并运用材料二的信息以及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实施这两个方案的后果。
(16 分)2012年6月2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施第一次手控交会对接,这意味着中国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又一重大进步。某校高一(6)班同学们以“我看中国航天新跨越”为主题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航天事业是一种高投入的行业,是一种需要尖端技术的行业。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航天人克服一个个技术难关,从2011年9月以来,我国先后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这一系列辉煌成就让全国人民兴奋和自豪,让全世界瞩目和震惊。
信息二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12年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控成功对接,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按照既定的步伐前进。在这一步步的脚步当中,中国政府和中国航天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专家表示,“天宫一号”建成后,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制造出在地球上制造不出来的材料,还可以进行太空育种、对地观测、侦察、在太空中储备物质、导航等多种用途。结合信息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结合信息二,说明我国政府在发展航天事业中是如何履行政府职能的。
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颁布实施后,某校
学生以“节能减排促低碳,人与自然共和谐”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了解国情】
同学甲向大家展示了以下表格:
我国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情况
我国单位GDP资源、 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倍数 |
我国资源消耗 占世界总消耗的比重 |
能源总利用率 |
|||||
美国 |
德国 |
日本 |
钢铁 |
水泥 |
煤 |
中国 |
发达国家 |
3倍 |
5倍 |
6倍 |
25% |
50% |
30% |
33% |
40%~50% |
【参与行动】
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认识到,了解企业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节能减排要落到实处。我们应该自觉参与到倡导低碳环保的宣传实践活动中去。说明表格内容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请你为企业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公民角度为我国节能减排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 一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人为囤积居奇、游
资炒作、农资价格上涨、政府监管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譬如绿豆、大蒜、生姜的价格曾一路飙升,直逼肉价。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物价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
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
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上涨势
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1月21日,国务院就大力发展农业生
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等出
台16项措施来稳定物价。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学的那些道理?
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势头?
统筹城乡发展,要着眼于建立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
务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
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要把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
革联动的突破口,让进城农民工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要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
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结合材料: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角度,简要说明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
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
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下面是他们调查研究的结果:
材料一: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
(一)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
(二)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三)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
(四)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
材料二: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等因素外,
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
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用工荒”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用工荒”的形成原因。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