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步骤
①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             g,水960mL(水的密度是1 g/cm3)。
②称量: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作称量容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盘。
③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
④装瓶: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盖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请在装有所配制溶液的试剂瓶(见下图)标签上标明相应的信息。

(2)配制过程,导致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4%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将氢氧化钠放置在右盘;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3)若老师提供的药品有500 g 8%的氢氧化钠溶液,500 g 1%的氢氧化钠溶液,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除了上述配制方案外,你还可以设计出哪些配制方案,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种:              .(只要说明配制时所需的各种药品及用量即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摩尔质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 C a C O 3 N a 2 C O 3 N a 2 S O 4 C u S O 4 N a C l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 B a C l 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N a C l ,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
(4)对于是否含有 N a C l ,你认为应对步骤(2)作如何改进(若步骤(3)填"是",此空不作答)。

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 S O 2 O 2 H 2 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 S O 2 ,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 O 2 (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 O 2 ,则可用是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 O 2 ,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4 K I + 4 H C l + O 2 = 2 I 2 + 4 K C l + 2 H 2 O I 2 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 A 中观察到,证明无; B 中观察到,证明该气体是 H 2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性(填"酸"或"碱")。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A.

盐酸

B.

氧气

C.

氢气

D.

硝酸钾

E.

碳酸氢钠

F.

氢氧化钠

G.

明矾

H.

肥皂水

(1)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填字母,下同);
(2)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4)常用净水剂是
(5)常用于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
(6)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用化学用语表示:
(1)磷元素

(2)3个铁离子

(3)水银

(4)最简单的有机物

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 C H 4 C O 2 等为原料的" C 1 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 H 2 S 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甲烷----氧气燃料电池是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C H 4 在空气中燃烧时,将
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 ) C H 4 可合成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研究 C H 4 C O 2 反应生成 C O H 2 ,重大意义在于;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发现CH4可直接分解获得 C 6 H 6 H 2 ,化学方程式为
(3)①中 C H 4 H 2 O (气)反应生成 C O 2 H 2 ,化学方程式是。②中一般加人 K 2 C O 3 溶液吸收 C O 2 ,此反应表示为 K 2 C O 3 C O 2 H 2 O = 2 N 2 H 2 按照分子数1:反应生成 N H 3
(4)使用 F e 2 O 3 · H 2 O 除去 H 2 S ,生成物中含硫元素的物质有种。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