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15世纪著名画家扬·凡·爱克的名画《圣母与掌玺官罗兰》。画中掌玺官脸容强悍,目光尖利,眼中倔强的线条反映出他顽强的个性。他不像是在景仰着圣母,更像是在盯着圣母的脸看。圣母显得贤淑优雅,仍然是哥特式绘画里的人物,但掌玺官已完全走进肖像画的现实世界了。该画作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 | B.禁欲主义 |
C.蒙昧主义 | D.神秘主义 |
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 | B.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
C.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 | D.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 |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据此表明,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在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这一现象在本质反映出
A.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 | B.封建等级观念彻底消除 |
C.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 D.奢侈主义拜金主义盛行 |
明代万历年间嘉兴石门镇已有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榨油原料主要靠“商人从北部淮、扬、楚等处贩油豆来此”。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 B.大油坊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
C.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较高 | D.明私营手工业发展迅猛 |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 B.商业管理更加严格 |
C.生活作息毫无规律 | D.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