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完成后面的题。
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陶东风)
1近年来,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犬儒主义盛行、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更可怕的是,一些人其实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但出于一己私利,不是努力去疗救它、修复它,而是自觉不自觉地甚至无所顾忌地参与到对它的进一步破坏中。这种犬儒主义与投机主义的态度,比社会道德的损坏更为可怕。
2这些人之所以会这么做,并非是缺乏明辨是非好坏的能力,恰恰是在具备这种辨别能力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作恶和犯错。近几年流行的官场小说、宫斗剧就是这种社会风气投射到文艺创作中的一个结果。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主题是权谋:谁的权术高明谁就能在社会或职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好人斗不过坏人,好人只有变坏,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电视剧《甄嬛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甄嬛刚入宫时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简单淳朴的女孩,但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时刻受到以皇后为首的宫廷势力的暗算和迫害。经历了一系列惨痛教训后,她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你必须比对手更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你必须更坏才能战胜对手。最后,甄嬛终于通过这种比坏的方式成功地加害皇后并取而代之,这就是《甄嬛传》传播和宣扬的价值观。
3对比同样表现宫廷斗争主题的韩剧《大长今》,可以看出两者价值观的差异:大长今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同样受到恶势力的迫害,但她没有通过比坏的方式战胜后者,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做人原则。这样,作品的主题就是: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也许有人会说,《甄嬛传》比《大长今》更真实,因为生活就是只有学坏才能生存。且不说这种对生活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偏激,退一步讲,文艺作品也应该高于现实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在评价历史题材作品时,最重要的标准不应是真实性标准,而是价值观标准。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导致观众把不正确的生活理念带入现实社会。
4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不可能没有基本的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不可能不知道甄嬛用来对付对手的权谋与诬陷手段是不对的甚至可耻的,但一些人仍然选择了以甄嬛为榜样,选择了以恶抗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明知其恶而作之,明知其非而为之。这种犬儒主义和投机活动的大面积泛滥,将会对社会道德造成巨大腐蚀。
5当然,文艺作品中的以恶抗恶、以坏抗坏的主题,根本问题还是现实社会存在鼓励学坏的土壤或鼓励作恶的环境。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中,一个人如果学做遵纪守法的好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实施合乎道德的行为,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和环境、和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发现自己总是吃亏,被嘲笑,被冷落;相反,做坏事、做不道德的事则可能风险很低,甚至没有风险。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不是人们缺乏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而是他觉得没有必要非得去遵纪守法,也很难不做错事—更不要说做好事了。
6在这种比坏心理的影响下,一些人不仅不会产生悔过与愧疚心理,相反还会产生冤屈和倒霉心理,或者投机与侥幸心理。即便他们真的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被绳之以法,也无法对整个社会产生警示意义,顶多只会觉得,这些人不过是倒霉蛋罢了,比他们更坏的还大有人在,而且一样过得很“潇洒”。
7如果任由这样比下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道德只会越来越糟糕。要彻底改变这种犬儒主义的比坏风气,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诚信文化。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诚信文化也需要载体,更需要人去躬行。在这方面,我们的文艺作品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除了加强维护诚信的制度建设,我们还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本文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简要分析23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你认为什么是犬儒主义?犬儒主义的大面积泛滥,会对社会道德造成怎样的腐蚀?
第五段“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和环境、和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中的“有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请你为清除社会比坏心理提不少于两条合理化建议。
填空。
(1)“那阳谷县人民,听得说一个壮士打死了景阳冈上大虫,迎喝将来,尽皆出来看,哄动了那个县治。”语段中的那位“壮士”是。(人物)
(2)“收生婆来到,告诉她还不到时候,并且说了些要临盆时的征象。她忍了两天,就又闹腾起来。把收生婆又请了来,还是不到时候。她哭着喊着要去寻死,不能再受这个折磨。”语段中的“她”是-。(人物)
(3)“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语段中,“我”的名字是,“你”的名字是。(人物)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斯蒂芬·巴特勒·李科克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父亲决定向办公室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③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是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⑤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⑥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和新年那样。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⑦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活活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
⑧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做午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做饭。
⑨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说,当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硬拉她到乡下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是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他还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o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方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11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12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13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14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15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有删改)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
①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②→③→④大家外出游玩→⑤母亲为大家忙碌。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
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1~2题。
治疗"语言癌"
①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②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④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毕竟,对语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⑤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有删改)
1. |
"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的原因是什么? |
2. |
治疗"语言癌"可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要概括。 |
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
朱成玉
①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
②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大帮人,却没有人去救。母亲赶到了,毫不犹豫地跳进去救我,把我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
③母亲在睡梦中惊醒,她感到这个梦很不吉利,眼皮也不停地跳,她担心我会发生什么事情,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可是我在午睡的时候有关机的习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打,一直打了两个小时,我才开机。
④电话通了的时候,母亲在那边孩子一样“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听完母亲诉说的那个梦,我深深地自责起来。对于母亲来说,无法和孩子联系的这两个小时,是多么漫长。
⑤母亲叮嘱我最近要多注意点儿安全,又一再地安慰我,说梦都是反的,梦见灾难就证明平安,没事的。
⑥这就是母爱吧。她宁愿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梦,并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
⑦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地关机,因为我怕母亲再做那样可怕的梦。
⑧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哭泣,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分明看到了在哭泣声后尾随而来的那滴眼泪,浑浊、咸涩,却又那么晶莹、甘甜。
⑨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失去老伴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悲伤,可是他又不得不在儿女们面前装出笑脸,免得让孩子们替他担心。后来,儿女们发现父亲喜欢上了吃洋葱,他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默默地剥洋葱,眼里满是泪水。孩子们问起的时候,他说是洋葱太辣。其实他是在找一个借口流泪,给心底的悲伤找一个流淌的出口。
⑩有一种男人,宁可忍耐野火把心烧焦,也不会让火星溅到爱人的发梢。有一种男人,心里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却只有一颗泪珠!
⑪我的父亲也是个刚强的父亲,我见过他唯一的一次流泪也是因为我。
⑫ 那个秋天,我被一个发了疯的酒鬼连刺了四刀,多亏好心的邻居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在重症监护室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醒来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父亲。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砸.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
⑬ 后来我才知道,当听说了我的遭遇,正在田地里干活儿的父亲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竟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上面满是泥点子和汗渍的酸味。母亲哭了一道儿,他训斥了一道儿,“你嚎丧个啥儿,儿子没事儿也被你嚎出事儿了。”话虽如此说,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地没了谱儿。
⑭父亲,这个刚强了一辈子的汉子,天灾令他颗粒无收时没流过一滴泪,上山砍伐木头被大树压断了腿时没流过一滴泪,听说我出事儿时没流过一滴泪……在确认我醒了,重新活了过来的时候,终于哭了一次。那一滴砸在我脸上的泪水里面,蓄着父亲满满60多年的沧桑。
⑮现代舞之母邓肯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悲凉,一天之内,她的一双儿女就被汽车葬送于莱茵河中。她在自传里悲伤地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哭声只有两次是听不到的——一次在出生前,一次在死亡后。当我握着他们冰凉的小手时,他们却再也不会握我的手了。我哭了,这哭声与生他们时的哭声一模一样。一个是极度喜悦时的哭声,一个是极度悲伤时的哭声,为什么会一样呢?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清楚这哭声真的是一样的。在茫茫人世间,是不是只有一种伟大的哭声,孕育生命的母亲的哭声,既能包含忧伤、疼痛,又能包含欢乐、狂喜呢?”
⑯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
(选自2013年2月17日《酒泉日报》,略有改动) 认真阅读全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流泪的故事。(4 分)
第⑩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 分)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 分)
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砸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
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 文中既写了母亲在梦见儿子落井后惶恐不安,后来又说梦都是反的,又在第⑬段写了父亲对母亲的训斥,你怎样看待“我”的父母反常表现?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一谈。
(3 分) 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本文题目“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的妙处。
“雨后”是什么味道
①艳阳高照的天气已经持续好多天了,此时此刻人人都盼望能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降临,好好舒缓一下燥热的身心,彻底冲洗一下满是灰尘的城市。
②你有没有留意过,一场大雨过后,当你漫步在雨后清新的街道上,能闻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殊的味道。喜欢的人觉得十分好闻,并浪漫地将这种味道定义为“雨后的味道”,而不喜欢的人会觉得这种味道怪怪的,甚至有些难闻。那么,雨后空气中弥漫的味道究竟从何而来呢?
③雨后通常会有三种味道。第一种是“清洁”味,特别是一场暴雨过后,这种味道是臭氧所产生的。臭氧本身有刺激性气味,散发着强烈的味道,通常认为和氧的气味相近。有些人会在暴雨来临前嗅到臭氧的气味,这绝不是夸张,当空气中的臭氧达到一定浓度时,一般人就能闻到臭氧独特的气味。在雷雨到来前,闪电会将周围的氮分子和氧分子剥离出来,这会产生小规模的臭氧,然后它们被风带到了地面上。纯臭氧是很危险的,而且浓度稍微高一点,就会对人的肺部造成损害。幸运的是,在打雷或下暴雨前后,臭氧的浓度基本不会给人造成持续性的影响。
④第二种是重重的泥土味,特别是久旱逢甘霖和瓢泼大雨之后。这种气味是由泥土中的细菌产生。好闻的气味是由放射菌类引起的。放射菌是一种细丝状的细菌,在气候温暖而潮湿时,它生长在土壤里。当土壤变得干燥时,丝状细菌就在土壤里生长出孢子,孢子非常微小,能够在潮湿的空气里飘浮,并带有一种特殊的、有土壤气息的清新味道,很容易被人吸入。丝状细菌大量繁殖于湿润的土壤,但是,只有土壤干燥时,才释放出孢子。一些微生物,特别是链霉菌,会在极度干旱的情况下产生孢子,干旱时间越长,孢子就越多。所以泥土的清新味在干燥的地方雨后更加强烈。 而这种味道却并不是孢子本身产生的,而是在孢子生成的过程中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名为“土臭素”。
⑤雨后第三种味道来源于不同植物分泌的油。天气晴好时,这些油积累着,直到下雨天,油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和土臭素一起)释放到空气中,形成熟悉而令人愉悦的香气。到底是油里的哪些物质造成了“雨后气息”?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目前确知的其中一种是2-甲氧基-3-异丙基吡嗪,这种有着“雨后”味道的物质,是由澳大利亚化学家南希〃戈博在20世纪70年代分离出来的。戈博的研究是建立在60年代澳大利亚化学家比尔和托马斯的研究之上。1964年,比尔和托马斯着手研究干燥泥土所产生的独特的雨后气息,并从土中提炼并分析出了油性物质。最后,他们发现一种“黄色的油性物质”,闻起来有点像雨后的味道。
⑥有趣的是,他们还提出了“潮土油”(久旱逢甘霖的泥土味)这个名词,只是因为他们必须得找个词儿来描述它。这个词源于希腊语“pertros”,意味着“石头”和“溢浆”,也是希腊神话中神所流出的金色血液。经过测试发现,这种油性物质会阻碍部分植物的生长,借此研究者推测该物质的目的是阻止植物在不理想、过于干旱的土地上播种。 通读全文,概括回答:“雨后”的味道是从哪里来的?(6 分)
文章开头部分第①②段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分)
揣摩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到底是油里的哪些物质造成了“雨后气息”?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