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字子美,京兆①人。少贫不自振②,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于长安。数上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③言者路。”帝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④,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于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上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⑤躁傲诞。
后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杜甫》,有改动。)
【注释】①“京兆”等选文中标有“ ”符号的文字都是地名。②自振:维持生活。③绝:堵塞。④窭(jù):贫穷。⑤褊:小,狭隘。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陛下其忍弃之其一犬坐于前(《狼》) |
B.武以世旧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C.从还于京师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
D.县令具舟迎之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早年家境贫穷不能维持生活,而且仕途不畅。 |
B.杜甫曾经上书皇上要求得到任用,说明他有很强的进取心。 |
C.杜甫流落剑南,虽有严武照料,但他仍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
D.杜甫的性格既有率情自任的一面,又有放旷不自检的一面。 |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数上言( ) (2)会禄山乱( )
(3)亡走凤翔( ) (4)亲诣其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
(2)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盂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盂尝君日:“猿猴错②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⑤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⑥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错:同“措”,放弃。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鎒(yáo nòu):农具。⑤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
(2)与农夫居垅亩之中 (),
(3)尧亦有所不及矣 ()
(4)则谓之不肖.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若鱼鳖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B.故物舍其所长 食之不能尽其材. |
C.而来害相报者 时时而间进I |
D.乃弗逐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请选、出与文章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项()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白居易传 [元] 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
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权贵有嫌其出位 乃放纵诗酒
A. | B.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与刘宾客齐名 |
C. | D.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 | B.流闻(于)禁中 |
C.(老妪)问解则录 |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绝:
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
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
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