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麤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麤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亦愿之(代妾衣帛、马食粟) | B.然吾观国人(这样) |
C.吾是以不敢(因此) | D.使为上大夫(成为,当) |
“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
A.别人恐怕会认为你儿子喜欢这样做,并且不愿为国增光吧! |
B.别人大概认为你喜欢这样做,将不会为国增光吧! |
C.别人恐怕会认为你儿子吝啬,并且不愿为国增光吧! |
D.别人大概会认为你吝啬,并且不能为国增光吧! |
下列对季文子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季文子先后辅佐了两名国君,地位很高,但是他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饲料。 |
B.季文子关心国人,能与低层民众同甘共苦。 |
C.季文子认为应该凭高尚的德行为国增光。 |
D.季文子认为能够改正错误的人是可以重用的。 |
翻译
①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①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注释】①衅:战祸。 ②尼:劝阻。 ③趣:催促。 ④相勖:勉励他们。 ⑤置:停。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②钱方假归省亲
③既至吴淞④及东炮台陷 选择下面与“其戚友尼之”中的“之”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A.弥留之际 | B.事列《神仙》之传 |
C.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 D.主人处处款之 |
翻译下面句子。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
B.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廉节而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
(一)宋濂,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①人过。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二)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注】①讦(jié):攻击。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未尝讦人过:②悉召廷臣诘责:___________
③微景濂:___________④发箧视之:___________与“忠于陛下”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C.于土墙凹凸处 | D.何有于我哉 |
翻译句子
①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简要说说选文中宋濂和赵普什么相同之处?选段(一)还表现了宋濂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短文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宋史·赵普传》)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A. 常劝以读书 B 太祖乃悟 C未有其比
俱以假山显屠乃奔倚其下普又以其人奏
D.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E.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非陛下之刑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②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②两段文字,都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②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 ()④卒用其人()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3 分)
A.闭门读书 | B.半部《论语》治天下 |
C.凿壁借光 | D.闻鸡起舞 |
简要说说本文写了赵普那两件事?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2*2=4分)
读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失去猫也!”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中山人予之()(2)猫善捕鼠及鸡()
(3)是非若所知也()(4)弗食鸡则已耳( )翻译下列句子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对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想解决问题,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在所不惜。 |
B.一个人如果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