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宋人献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宋人得玉                    ⑵敢献之                   
翻译下列句子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你认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 乎?②舜 于畎亩之中。
③苔痕 阶绿,草色入帘青。④予观夫巴陵胜 ,在洞庭一湖。

(届浙江义乌中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乎()(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3)之不能尽其材()(4)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届浙江宁波中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太丘舍 (2)时时而
(3)天大雨 (4)斯人,吾谁与归

(届广东广州中考)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未至,渴而死(《夸父逐日》)
(2)孤不度德量力,欲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形(《陋室铭》)
(4)又留蚊于素帐中,喷以烟,(《童趣》)
(5)夫不能以游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满井游记》)

(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舜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而不胜者,天时不如地利也②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B.①舜于畎亩之中②征于色于声而后喻
C.①行乱其所为②入则无法家
D.①然后知生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②皆以美徐公

把“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从战争说起,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甲乙两文善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给文章增添了气势。
C.甲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D.甲乙两文都是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