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太行、王屋何 闻水声,鸣珮环

B.

帝感其知不如徐公美

C.

其日中如探汤 其家穿井

D.

孰为汝多乎 人从太守游而乐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愚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

B.

【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

【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D.

【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

【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

C.

【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

D.

【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 甲 )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 , 性暴 , 不可驭 , 蹄啮伤人多矣。一日 , 谏议入厩 , 不见是马 , 因诘仆 : “ 彼马何以不见 ?”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 , 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 曰: “汝为贵臣,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 贾人安能蓄之 ? 是移祸于人也 !”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 , 而偿其。 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 乙 )
范式字巨卿 , 少游学于太学 , 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 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 : “ 后二年当还 , 将尊亲。 ”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zhuàn)以候之。母曰 : “ 二年之别 , 千里结言 , 尔何信之诚也 ?” 对曰 : “ 巨卿信士 , 必不违约。”母曰 : “若然 ,当为尔酿酒。”至其日 , 巨卿果到 , 升堂拜饮 , 尽欢而别。
【注释】①陈谏议: 姓陈 , 谏义是官名。②贵臣 : 朝廷中的重臣。③汝南: 古地名。
④告: 指告假。⑤升堂: 登上大厅。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
(1)移祸于人也(2)而偿其
(3)将尊亲 (4)若
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彼马何以不见 ?” 仆言为陈尧咨售贾人矣。

(2) 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以候之。

甲乙两段文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文侧重表现了
乙文侧重表现了。 (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划分朗读停顿(共两处)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读书:()②醉而退:()
③无案牍之形:()④何陋有:()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译文: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乙文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答: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面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作者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本文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运用了的写法。
解释语句中加点的词。
(1)濯清涟而不妖()(2)不不枝()
(3)亭亭净()(4)牡丹之爱,乎众矣()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有闻芳草 B.香远益荣峻茂
C.中外直阡陌交 D.陶后鲜有此人一为具言所

翻译下列句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课外阅读,链接中考
司马光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解释加点的字
退为家人讲 ()众皆弃()
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

古籍中记述少年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两个有关的成语来历吗?

古文阅读
细柳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下骑送迎/逖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B.细柳/上自劳细柳营
C.已而细柳军/杜少府任蜀州
D.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