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①中社,平为宰②,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脩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注:①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②宰:主持割肉的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诸侯叛秦(         )  ②平去(         )
使使归项王(         )④愈幸平(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平事魏王咎于临济

A.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C.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 是 汉 王 与 语 而 说 之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2分)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根据这段文字,探究项羽和刘邦在用人上的不同之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 而揶揄 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 九十

焉置土石

C.跳往助

旁睨而揶揄

D.杂然相

陷入尺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 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 (堵:墙)

D.老人鼓腹 之(纵:放开)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时值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奉命赈灾,途经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

为兵家必争之地。

(1)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 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 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以就懿 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往事耳(了解)

B. 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 知其所亡(每天)

D. 七年不返(才)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 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 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一:整个。④独止:一个人留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

②不忍

③友人 巨伯曰

④子可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划4处。

(4)请给【甲】【乙】两文各拟一个标题。

(5)【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   的性格;

【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   的性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