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①中社,平为宰②,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脩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注:①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②宰:主持割肉的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及诸侯叛秦( ) ②平亡去( )
③使使归项王( )④愈益幸平(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平事魏王咎于临济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B.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
C.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 是 汉 王 与 语 而 说 之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2分)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根据这段文字,探究项羽和刘邦在用人上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淡笑有鸿儒(2)花之隐逸者也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 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
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浮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③《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幕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一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③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爵》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③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裱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居不仕。⑤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shèng)县、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月色入户()(2)念无与为乐者()
(3)盖竹柏影也()(4)经宿方至()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 |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C.盖/竹柏影也 | D.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
翻译下列句子(共7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夜寻张怀民的原因是什么?而王子猷为什么会想起雪夜去访戴安道?
从文中看,苏轼是个怎样的人?王子猷又是怎样的人?
古文阅读。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躬耕于南阳()(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遂许先帝以驱驰()(4)斟酌损益()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土寇:土匪。③角(jué):战斗。④沟洫(xù):沟渠。洫,田间水道。⑤甫:刚,才。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②会有土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公将驰之
②望其旗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彼竭我盈,故克之。节选的文段在阐述用兵方面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