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 A.知德合一 | B.格物致知 |
| C.致良知 | D.穷理格物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 C.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
|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主要出现于()
| A.广东沿海地区的缫丝行业 |
| B.东南沿海地区的轻工业部门 |
| C.长江沿岸地区的食品加工业 |
| D.东南沿海地区的重工业部门 |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并不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而启动的,而是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侵略下,被迫中断自身历史的发展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而开始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变,“不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而启动的”说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 A.外源性 | B.地区差异性 |
| C.艰巨性和不彻底性 | D.殖民化与社会转型的同步性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们,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 B.电力的广泛使用 |
|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D.在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1840 |
1870 |
1900 |
1920 |
|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22 |
14.8 |
8.4 |
7.1 |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