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说:“武庚作乱,欲袭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这里“周公”和“微子”受封的地点分别是右图中的
A.①② |
B.④① |
C.④③ |
D.②① |
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 B.帝国皇帝的重视 |
C.罗马的不断扩张 | D.法学家的努力 |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 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 | 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 |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 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
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
政治民主化是近现代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饮水思源,民主发源于
A.斯巴达城邦 | B.雅典城邦 | C.罗马城邦 | D.英国 |
有一历史兴趣小组对古希腊文明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甲:古希腊城邦政体优于同一时期的中国政体 |
B.乙:古希腊的社会环境宽松自由,利于其民主政体的建立 |
C.丙: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对欧美近代影响深远 |
D.丁:古希腊城邦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