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是我国20世纪20—30年代农村地权分配状况图,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农村地权分配总体趋于分散 B.利于土地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严重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列强长期侵华战争所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古罗马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