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一个含 个碱基的 分子,转录的 分子的碱基数是 / 2 个 |
B. | 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 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
C. | 聚合酶和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 上 |
D. | 在细胞周期中, 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
人、噬菌体、禽流感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分别是
A.4、4、5 | B.5、4、4 | C.4、5、4 | D.5、4、5 |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
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
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
某小组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麦芽糖酶活性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物质浓度可代表麦芽糖或葡萄糖 |
B.曲线④和曲线②的数值来源于同一组实验 |
C.经过2min的反应,①②的反应速率相等且大于③ |
D.三组实验中,代表化学反应活化能最低的是曲线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