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长江的水体污染是由于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某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 表二
(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 。该植物采收后,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Cu、Zn、Hg、Pb等金属,则该植物 (填“适合”或“不 适合”)做家畜饲料。
(2)人类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应用了生态工程的那些原理?
(3)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 。
(4)该小组实验结果如上表二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研究的因变量为 ,你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进一步探究菖蒲的作用,该研究小组又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
(注解:图中a、b、c、d分别从不同地点采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混合污水、普通池塘水4种水样;BOD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
(5)处理后a、b、c、d 4种水样中的总氮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填图中字母)。
(6)该实验的目的是
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方法培育了抗枯萎病的金花茶新品种。
(1)将图中“2”连接到“1”上并形成“3”,常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经检测,被图中“3”侵染的金花茶叶片细胞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2”已经在金花茶细胞内得到________。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3)将具有抗病基因的金花茶细胞培养成试管苗的过程中,愈伤组织再分化时,除必要的营养供应、激素、适宜的温度和PH值外,还必须给予光照,原因是___________;有的锥形瓶中培养失败还长出很多细菌菌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
(一)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结构(见图1)。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Pi和磷酸丙糖通过磷酸转运器的运输严格按照1:1的反向交换方式进行)。
(1)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可以被暗反应所利用,将物质C转化为磷酸丙糖。图1中物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据图推测,磷酸转运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3)图中B是由 (物质)产生的。
(4)据图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磷酸丙糖既可以用于合成蔗糖也可以用于合成淀粉 |
B.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经此转运器转运进叶绿体的磷酸会减少 |
C.若合成磷酸丙糖的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不利于淀粉的合成 |
D.若磷酸丙糖运出过少,可能会抑制暗反应 |
(二)将小麦绿色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测量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
(5)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__ 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______。
(6)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7)如果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__________mol/min。
(8)请写出有氧呼吸作用反应的总方程式: 。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 1 中 a、b、c 柱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 2 中的___________。
(2)图 2 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图___________。
(3)图 1 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填编号)。该生物体内符合图 1 中Ⅲ所示数量关系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
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盘为种子千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于重及脂肪含最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公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 "、“N”或“O”)。
(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诺奖零的突破,其率领的科研团队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青蒿素被提取之前,奎宁广泛被用来治疗疟疾,治疗机理是奎宁可以和疟原虫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直接抑制__________,导致疟原虫生命活动出现异常。
(2)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摄取方式主要是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参与该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3)氨基酸是组成疟原虫的营养物质,其在细胞中形成各种蛋白质。氨基酸进入疟原虫体内以_________方式形成蛋白质的肽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