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本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也称为未明言知识。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波兰尼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表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
波兰尼提醒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隐性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波兰尼绝不只限于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他更主张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在波兰尼看来,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
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隐性知识以个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則。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包括具体的技能和专门技术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
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与波兰尼有所不同。野中郁次郎使用隐性知识一词代表的是难于表达的特殊知识,而波兰尼所指的隐性知识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也即一切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野中郁次郎与波兰尼的观点也有差异。有学者说,在野中都次郎看来,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波兰尼看来,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下列对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例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 隐性知识并不是什么神秘经验,但要想充分地言说它,也是很不容易的。 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掌握它的目的在于领会与重组经验。 隐性知识包含个体内在携带的概念、形象、价值体系等,以及帮助个体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则。

下列对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野中郁次郎借用了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但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 隐性知识的内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 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个人的信仰、特殊的技艺和隐喻、直觉及思维模式,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显性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 波兰尼强调隐性知识是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而野中郁次郎則强调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和难于表达的一面。 波兰尼和野中郁次郎都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依据本文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应为"波兰尼""野中郁次郎""隐性知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扣 子
[前苏联]卡沙耶夫
瓦西利•维克托罗维奇•切尔内舍夫正在办公,同时用小电子计算器记录着苍蝇的数目。室内的苍蝇太多了,切尔内舍夫出了一身汗。他本想把西服上衣敞开,幸好想起来衬衣上掉了一个扣子,在西服里面别人看不见,只要一敞开怀,立刻就会被发现。这副衣冠不整的模样,一定会使自己在同事们中间的威信受到损失,况且,就是自己看着缺一个扣子也够难受的,好像他是个把最后一颗扣子都拿去换酒喝了的酒鬼,哪里还像个日薪160卢布的总经济师呢!
切尔内舍夫为此很苦恼,于是种种不好的念头开始在脑子里蠕动起来。
他心里想:“哼,我老婆对我冷若冰霜,真是个没心肝的女人!在一起过了15年,连给我钉个扣子的工夫都舍不得,当然啦,这可不是说扣子已经掉了15年,只能少于15年。可也有8个年头了吧,大概还得再加半年。这事我要是不告诉我老婆,起码得穿20年缺扣了的衣服。好吧,我就故意不吱声她自己应该发现嘛,你不是老婆吗。我在这儿整天像头牛一样地干活,可她连个扣子都不给缝。她对我是一点感情也没有了!哎,过去又能过感情吗?青春年少时,我们俩曾相互钟情,如今你就一辈子自讨苦吃吧,你得忍受他的冷漠无情,她不关心我的事业,也不愿和我同甘共苦,这些你全得忍受……哎,我这一生可真倒了霉!”
切尔内舍夫伤心透了,他烦躁起来,不知不觉解开了上衣,这时却猛然看见:在那个8年来缺扣子的地方现在竟给缝上了一个扣子。切尔内舍夫不敢相信,他摸了摸扣子,解开又扣上,对着光线又看了一遍——果真是扣子,扣上正合适。切尔内舍夫深受感动,内心十分惭愧。
“我还算个人呀,坏蛋,哪能这么冤枉自己的结发妻子啊!她真是个少有的极好的女人!应该这么想:我们在一起生活了15年啦,她直到现在还惦记着我的每一个扣子!要知道,她也总是没日没夜地干活,没有一点闲工夫,我可怜的人呀!当然,我也不轻松,可要知道,她的工作比我更费神,而且全部家务活都落在她的肩上。家务事她一点也指不上我,我连给自己钉个扣子都不会!真是个暴君!没心肝的懒虫、笨蛋!”
切尔内舍夫大声地抽了一下鼻子,把手伸进了衬衣口袋掏手帕,然而掏出来的不是手帕,而是一卢布钞票。切尔内舍夫惊得几乎失去知觉,待恢复了常态,他就闭上眼睛,温情脉脉地回忆起自己那体贴入微的爱妻的脸蛋儿来,可是他只想起了她的鼻子。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别的部分的模样了。他对自己轻蔑到了极点,心里想道:“我真是一个自私自利家伙!一个可怜的硬化症患者!对这样一位崇高的女性我有眼无珠!还把她想得那么坏!只有自私自利的小人才会这样!”
他几乎流下眼泪,一心要做点使妻子高兴的事:买束鲜花献给她,请她去剧院,再说,也该回送些钱给她花呀!于是他将还未计算完的小电子计算器放进办公桌里,就向商店飞奔而去。
回到家时,他手中捧着鲜花,穿着里子绽线的西服上衣,上衣兜里的35卢布在簌簌作响,连它们都跃跃欲出,急不可耐啦。他一面把花和钱递给妻子,一面腼腆地对她说:“这是送给你的,亲爱的。用这些钱去买那你早就想买的东西吧。假如钱不够,那我……那我就劝你买别的便宜一些的吧。”
妻子被这意外的场面闹愣了。她站着不动,一言不发,真的不知道在这种场合说什么好。谢天谢地,岳父出来给解了围。
他走到切尔舍夫跟前问道:“瓦夏,你是怎么搞的,今天干吗把我的衬衣穿走了?我的那件,不用说,和你的一样,但是比你的要大两号,难道你没感觉出来吗?拿我来说吧,你的衬衣我就套不进去,还给你吧……”说着他把同样的一件衬衣递给了切尔内舍夫。
切尔内舍夫瞅了瞅这件衬衣,上面正好缺一个扣子。总经济师立刻沉下了脸,把鲜花和卢布一古脑儿掖在怀里,然后一声不吭,径直走进屋里去了。这时他独自思忖着: “
小说开篇便写切尔内舍夫在办公室用计算器记录苍蝇的数目的用意是什么?
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下列话语情境下的切尔内舍夫心理。
①切尔内舍夫惊得几乎失去知觉
②总经济师立刻沉下了脸,把鲜花和卢布一古脑儿掖在怀里
联系全文,分析“谢天谢地,岳父出来给解了围”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请根据切尔内舍夫性格特征续写一段内心独白。(4分,不少于三句,不超过100字)
赏析文中切尔内舍夫的形象。(不超过100字)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远去的乡村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决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你听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只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即使你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被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屋梁上那对燕子是我的第一任数学老师、音乐老师和常识老师。我忘不了它们,我至今怀念它们。它们一遍遍教我识数:1234567;它们一遍遍教我识谱:1234567;它们一遍遍告诉我,一星期是七天:1234567。
根据文中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成填空。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燕子的呢喃中,她在稻田的清香里;
她在中,她在中,她在里。
作者讲述小时候在田埂间摔倒的往事的用意是什么?
第三段中反复出现的“一行一行”,有哪些含意和作用?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文章以“远去的乡村“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文中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是因为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
(一)
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下列给“黑匣子”所下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黑匣子是在飞机失事时,最容易被保存下来的设备。
B.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C.黑匣子原名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它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
D.黑匣子是一种安装在飞机上,用来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舱声音,以帮助调查飞机失事原因的设备。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黑匣子的外观采用了明亮显眼的颜色。
B.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记录仪外部采用了反射条带。
C.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人们将黑匣子漆成了黑色。
D.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马航MH370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
B.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C.飞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并没有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直到5年之后才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D.“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句中的“任何”一词,从范围上进行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叶企孙: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
叶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1911年初,清政府将原来负责派遣留学生的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同年2月招生,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成为其第一批学生。
叶企孙入学后不久,就在日记中写道:“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清华五年间,叶企孙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思想。1915年7月31日,他在给清华同学刘树墉的一封信中提出“清华科学会章程”。章程内容包括研究种类:算学、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地文、应用工业和科学史;会员守则:不谈宗教、不谈政治、宗旨忌远、议论忌高、切求实学、切实做事。
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P.W.Bridgman,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21年,哈佛大学教授W.杜安主持一项重要物理实验——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h),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位学者参加。当年3月开始实验,短短几个月,他们就用X射线方法测定h,研究结果在1921年上半年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和美国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值并沿用了十多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1935年所著书中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
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叶企孙投入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于1925年发表,布里奇曼在其《高压物理学》一书中对叶企孙的这一工作给予详尽介绍和高度评价。叶企孙从事的这项实验工作,为他日后回国开创我国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25年8月,叶企孙应聘清华大学大学物理科副教授。物理系成立之初,由梅贻琦任系主任,学生有王淦昌、周同庆、施士元和钟间。随后,梅贻琦接任清华教务长,物理系主任一职便由已升为正教授的叶企孙担任。从此,叶企孙就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他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清华大学成立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经教授会选举、校长聘任,叶企孙任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
从1925年到清华后,叶企孙一直住在原为外国教授住宅的清华北园7号。他的侄子叶铭汉回忆说:“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平房……实际上,叔父只用一半的房子,另外空出的两间房成为临时招待所,钱学森回国探亲在清华参观时,就在叔父那里住了一个礼拜,钱三强1948年在清华教书时,因家在城里,周一至周五也住在叔父家里,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1927年,陈岱孙回清华任教,也应叶企孙之邀,住北园7号,两人均是单身,同住时间长达5年。
叶企孙单身,有一位工友照顾他的生活。这位工友会做饭,好几个单身教授或家不在北京的教授就在那里吃饭。教授们借吃饭之机商议校政,图谋教育改革,逐步形成了一个“少壮派”教授核心改革派力量,清华校史称之为“北园7号饭团”,后来,施嘉炀、萨本栋、金岳霖、叶公超等也加入“饭团”。
叶企孙1929年出任清华理学院院长时,在校刊上发表《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文指出:“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合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中国在最近期内方明白研究科学的重要,我们还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试验,还不能说我们缺少研究科学的能力。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科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今天,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招生介绍中写道:“1929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
相关链接:
①统计显示,从1929年到1938年的十年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69人,研究生1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后来成为中国许多领域的开创者,其中6人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勋章,21人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摘自中国改革网)
②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需要培养航空人才,叶企孙利用自己主持招送公费留学生之机遇,在1933 年第一届招考学生名额中特设飞机制造专业,招 3名学生:钱学森,后成为火箭技术和空气动力学世界一流专家;沈元,后来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人;1934年,叶企孙指引当时清华物理系学生赵九章转入高空气象学领域,赵九章也成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摘自刘宜庆《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

A.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叶企孙与同学刘树墉商订“清华科学会章程”,其中提到的研究种类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地文、应用工业和科学史等。
B.在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和W.杜安教授的指导下,叶企孙致力于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
C.叶企孙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以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D.叶企孙认为,中国不适合研究科学的论调是没有依据的,通过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用不了五十年就能搞好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

E.叶企孙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甘当铺路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他的学识德行值得世人永远景仰。
(2)叶企孙具备成为优秀科学家的基本条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3)叶企孙能创造“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有人说,叶企孙没能成为知名科学家,这是个遗憾;也有人说,叶企孙成为著名教育家,这是他的幸运。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