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起草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投票结果为13票赞成、1票否决(俄罗斯)、1票弃权(中国),该决议草案未能通过。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决后指出,在这个时候搞决议草案,只能造成各方对立,导致局势更加复杂,中国一直呼吁国际社会为缓和乌克兰局势做出建设性努力并开展斡旋。
(1)安理会就实质性问题投票表决时,常任理事国投哪种票该决议草案不能通过()
A. |
赞成票 |
B. |
反对票 |
C. |
弃权票 |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就中国在投票时所作的选择进行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并进一步强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绝不是简单的喊口号,党员干部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查问题,找不足,寻良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请从认识论的角度阐明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理论依据(6分)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指出,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种“和而不同”思想,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
思考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材料一: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材料二: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请你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材料一:上海某校开展了以“通过世博看祖国”为主题的谈天说地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到世博园参观,游客们可以尽情领略世博风情,不仅能欣赏各式各样的建筑,还可以感受到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游客们大开眼界,精神愉悦。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2003~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材料三: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其中,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至少可维持每年4%~5%的经济增长。
(1)揭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发展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的经济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