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10处)
示子朔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襟霞阁主人重刊 晚明百家尺牍 (郑淑云)写心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迁左武卫将军迁:贬职 |
B.太子谢之谢:道歉,谢罪 |
C.临事不可夺,夺:改变 |
D.时二张怙宠怙:依仗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 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⑥及善数裁抑之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
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舟人传
(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①。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②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③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①刺船:用篙称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格格不就牢獉牢:监牢 |
B.水立云飞,舟依柳而荫獉荫:树荫 |
C.妾亦宦之息獉也息:奴隶 |
D.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竟:终究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①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 ②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③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 ④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③④⑤ | B.①②⑤ | C.①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岩叫仆人雇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相貌,觉得舟人与众不同,见到船上有年轻 女子,感觉有些疑惑,舟人掷牛上岸,更加重了他的疑虑。 |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强盗中有个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 杀死了同伙,劫走了女子,这个人就是舟人。 |
C.舟人劫走女子后,就让女子生活在船上,他用帮女子找家人为借口稳住女子,实际上是想 找个人家把女子卖掉。 |
D.文章欲抑先扬,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 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形象。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
(2)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予之及于死者及:碰到、濒临 |
B.诋大酋当死诋:辱骂 |
C.真州逐之城门外逐:追逐 |
D.道海安、如皋道:经过、取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然而隐忍以行 |
B.而幸生也何为 / 死生,昼夜事也 |
C.将请罪于君 /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
D.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的几项是
例句: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②将请罪于君③死生,昼夜事也
④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⑤恐年岁之不吾与⑥洎牧以谗诛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②③ | D.④⑤⑥ |
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作者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
B.一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对九死一生经历的回顾。 |
C.本段作者一口气历数十八个“死”,写出了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
D.“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文天祥对死亡的态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表明了文天祥对自己经历的磨难还是有怨悔之意的。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译文: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译文:
(3)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复卒,乃从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坦谕县人第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由是知名。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赤县尉为台所按,京兆尹密救之,帝遣中人就释。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遂下诏,乃释。数月迁中丞。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家子与恶人游游:交往。 |
B.自是遇加厚遇:待遇。 |
C.兼侍御史知杂事知:掌管 |
D.阎济美格诏输献格:违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及右职 | B.欲与吹笛少年同列耶? 今君乃亡赵走燕失其所与,不知 |
C.中人走以闻 | D.而山南节度使柳晟 |
秦亦不以城予赵毕礼而归之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游而破产的事,卢坦认为当官应廉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破产,钱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 |
B.卢坦任郑滑节度使李复的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他据理拒之。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李复问卢坦此事,卢坦委婉地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们的话后很惭愧。 |
C.卢坦任寿安县令,百姓机上丝绸还没织完,赋税期限已到,他先是到郡府中请求延期十天,没被批准。他告诉百姓只管缴纳丝绸,不要考虑期限。结果违背了期限,他终于被罚了俸禄。 |
D.卢坦入朝做官,曾纠正皇帝不下诏令给主管官员就派中人释放赤县尉的做法。柳晟,阎济美违反诏令向皇帝进献钱财,卢坦揭发他们的罪状,说服皇帝按诏令办事,让皇帝把接受的钱财归还主管官员。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
译文
(2)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1。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 ○1锻炼:打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
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
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
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