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问题:
(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梦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每个人、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
材料一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梦想天下应该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想状态,统治者应该“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摘编自《孟子》
(1)孟子认为理想的治国思想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二清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满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被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游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
——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2)孙中山为实现救国梦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孙中山提出救国方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学者普遍认为,《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在《独立宣言》之后制定的宪法等各种法律为美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个人再好的梦也难以实现。
——刘植荣《解读美国梦》
(3)结合所学知识阐释1787年宪法如何为美国梦提供法治保障?宪法后来又以何种形式不断完善和发展?
材料四出生于马其顿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实现了“青年土耳其党”多年以来的梦想: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凯末尔梦想建立的现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他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列举3条,6分)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
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合作的特点及其影响。

风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中国古代的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的某些特点。请依据上述材料进行论述。

体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
材料一射礼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体育项目之一。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它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而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礼记·射义》记载西周时“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春秋时期,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1)西周射礼的人文内涵指什么?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孔子重视射礼的原因。
材料二足球运动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足球在英国贵族私立学校兴起
19世纪40年代
足球由贵族私立学校的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在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开始流行
1863年
英国足协正式成立,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1876年
英国谢菲尔德俱乐部开始招募职业运动员,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诞生
1888年
英格兰足球联赛开始,12支职业足球队往来于各城市,进行循环赛
19世纪90年代
受英国移民、水手的影响,足球运动在欧洲大陆和南美开始流行
1904年
国际足球联合会创建
1954年
瑞士世界杯期间,比赛首次运用电视转播
2010年
南非世界杯期间,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者已达到数百亿人次,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次体育盛会

(2)阅读上表,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民国初年曾围绕武术出现了一场争论。1914年北洋军阀将领马良提倡“国粹体育”,编订《中华新武术》教材,并设立武术等级佩剑制,以宣扬武德,该教材后被国会定为学界必学的“中国式体操”。鲁迅在《新青年》撰文,认为武术中有“扶乩(一种占卜方法)打拳那些鬼画符的东西”,最终还会堕入“枪炮打不进”的愚昧境地。他说“有几个自己高兴的人,自在那里投师练习,我是毫无可否的意见;因为这是小事。现在所以反对的,便在教育家都当作时髦东西,大有中国人非此不可之概”。北京体育研究社提出“旧有武术……不过为个人身体之活动, 教授方法既乏研究,施诸团体教练, 或加入学校课程, 倍觉困难”,主张打破师徒相传、门户森严的局限,用现代体育理论改进武术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孙中山支持普及武术,他针对将武术作为废物抛弃而盲目崇外的看法提出:“我同胞居此竞争剧烈之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生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这场对武术的争论。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到“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以及一系列议会法,……例如: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征集军队,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年轻的光绪皇帝缺乏政治经验,短时间内骤然发布了上百道变法令。……守旧派反对,稳健派疑虑,社会舆论动荡不安。已经归政但其实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反对在政治领域进行改革,守旧派大臣与康有为等人之间的冲突日益激化。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重新垂帘听政,幽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派,推翻新政。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体的特征。该体制是否适应英国现实,为什么?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失败的原因。
(3)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钱穆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