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 | 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 B. | 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
C. | 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 D. | 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C.君主专制制度 | D.中央集权制 |
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
C.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
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
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 |
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 |
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 |
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 |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白瓷()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