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 |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
——(意大利)弗吉里奥(1349—1420)
材料四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汉的教育状况。
(2)结合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教育目的与材料一有何本质区别?
(3)材料三反映的教育思想符合了意大利的时代需要,结合所学谈谈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你认为影响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因素有哪些?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等主张,但没有得到答复。1903年12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认为:“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5年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说: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材料四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1)与1894年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20世纪初孙中山的思想有了怎样变化?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当今中国社会特征的?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6分)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的力量”。(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中国社会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变化,人们于此采纳了“文艺复兴”一词。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材料二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结合所学,以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史实印证材料一中“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的“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本区别。同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本质含义。
(2)列举出“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的表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〇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1条权利方面,妇女生是自由的,而且始终是与男人平等的
第2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保存女人和男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3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而国民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联合。
——奥林普·德·古兹《女权宣言》(1790年)
材料二
第一条 |
1791年 |
信仰、出版、集会、示威自由 |
第十五条 |
1870年 |
所有公民不得由于肤色、种族的区别或曾被强制劳役而受到选举权的限制 |
第十九条 |
1920年 |
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
第二十六条 |
1971年 |
保护18岁以上公民选举 |
——节选自《美国宪法修正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女权宣言》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女权宣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