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 女性地位低下 | B. | 婚姻讲究门第 |
| C. | 择婿方式独特 | D. | 大臣拉帮结派 |
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
|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 D.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
下图再现的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城 |
|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
| C.日军占领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
| D.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的举行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
|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 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 |
| 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 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 |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 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 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 |
| 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 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