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甲乙两图分别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植物吸水量和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下图曲线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的吸水过程,I阶段吸收水分的动力可能来自于种子内具有亲水性的物质,最终分化为两条曲线,其中表示死亡种子的是 。
(2)甲图II阶段,活种子和死亡种子都不会有明显的水分吸收,有人认为两者在此时的生理状态相同,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
(3)图甲中表示胚根突破种皮的点是 (a、b)。其依据 。
(4)图乙中,表示CO2释放量变化的是 ,另一条曲线表示 。
(5)c点以前,曲线③高于④的原因是 ,c点以后曲线④高于③,其原因是此时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所使用的底物可能包含一定量的 ;d点以后,两者重合表明此时种子呼吸作用的方式是 。
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大致过程如下
a.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细胞,形成重组细胞①;
b.取出重组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②;
c.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②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d.将胚胎移植到母牛的子宫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重组细胞①和②中 (①/②)实现了基因的重组,血清白蛋白基因表达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在实验过程a中要选择“雌性奶牛胚胎”的原因是 。
(3)实验过程b利用的技术是 ,胚胎工程操作中最后环节是 。
(4)若将早期胚胎分离成若干个胚胎细胞,让其分别发育成小牛,这些小牛的基因型 (相同/不同),理由是 ,此项技术称为 。
(5)上述整个过程实现了 , 胚胎工程的综合应用。
分子马达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的纳米系统。天然的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参与了胞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
⑴ 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下列属于分子马达的是:________。
A.DNA解旋酶B.核苷酸C.葡萄糖 D.水
⑵ 上述材料表明,分子马达是通过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而参与生物体的一系列生命活动的。
⑶ 分子马达的燃料是________,它也是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物质。
⑷ 下列各项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可以不需要分子马达参与的是___________。
A.渗透吸水 B.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释放02
![]() |
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____ _____能力,A细胞到D细胞的过程的
根本原因是______ _______。
(2)若D细胞是胰岛B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依次经
过的膜结构是 (填序号),穿过 层膜结构。
(3)若D细胞是浆细胞,则它分泌的信息分子是 ,参与 免疫。
(4)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
(5)用丙酮从D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D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⑥是 。
(4)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获得的X是 。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下面是某同学做自生固氮菌分离实验的方案和观察结果:
NaNO3:2g |
K2HPO4: 1g |
KCl: 0.5g |
MgSO4: 0.5g |
FeSO4:0.01g |
蔗糖:30g |
琼脂:15~20g |
蒸馏水:1 000 mL |
一、实验目的(略)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接种
(1)接种前,准备好盛有配方如上表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皿中并灭菌,供实验用。
(2)取10 g土壤,放在无菌研钵中,注入5 mL蒸馏水,并用无菌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3)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将培养皿盖轻轻放在桌面上,手拿培养皿。将接种环放在培养基边缘处冷却。然后,用接种环蘸取少许泥浆,轻轻地点接在培养基的表面上,共点接15~20处。
(4)接种后,轻轻地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皿放在实验桌上。
2.培养
将接种过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在室温下培养3~4 d。
3.观察
3~4 d后,取出培养皿,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其中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并为褐色菌落的为自生固氮菌。
4.镜检(略)
该实验方案和观察结果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指出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