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步,进行实验分组: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阿霉素、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阿霉素。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第二步,各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数。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若干次,统计分析各组样品的细胞存活率。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l)本实验涉及的主要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则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
②若__________,则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不具保护作用。
(3)分析与讨论;
①与实验动物相比,采用离体心肌细胞为实验材料,可以避免实验动物的心脏活动受____调节的影响。
②为了获得单个的心肌细胞悬浮液,需采用_________消化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成分。
③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________组,该组加入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苹果醋是指以苹果汁经发酵而成的苹果原醋,再兑以苹果汁等原料而制成的饮品。既有淡淡的醋味,又有果汁的香甜,喝起来非常爽口。下图是苹果醋的制作流程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过程①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若要检测是否产生了酒精,可用试剂进行检测。
(2)过程②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型。
该微生物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方法是:
第一步:配制培养基。该培养基必须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等基本营养成分。
第二步:对培养基用法进行灭菌。
第三步:接种。纯化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过程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2)图中B过程常用、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完成。
(3)用于大规模培养的“细胞X”的名称是细胞,其特点是既能,又能产生。
(4)根据物理性质分类,图中体外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类型为。若为合成培养基,为满足营养需要,往往还需要加入。
(5)图示表明,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中技术的重要应用。
(6)单克隆抗体的用途有等。
下图表示某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过程①需要的工具酶有。过程②常用溶液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
过程④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2)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
(图上标注了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酶作用位点)。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①人工改造时,要使抗虫基因表达,还应插入。
②人工改造时用限制酶Ⅱ处理,其目的是:第一,去除质粒上的两个基因(用图中基因字母符号表示),以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的准确插入。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Ⅰ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结果是在含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
(3)限制酶Ⅱ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及切割位点为-G↓ACGTC-(“↓”表示切割位点),请在答题纸提供的双链上标出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上的碱基。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多次发生地震,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kJ/(m2·y),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3)由于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为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
(4)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5)图3中含有条食物链,生物B、C的种间关系为。
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步骤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F组 |
配制溶液 |
蒸馏水 |
30mg/L 2,4—D溶液 |
50mg/L 2,4—D溶液 |
80mg/L 2,4—D溶液 |
110mg/L 2,4—D溶液 |
140mg/L 2,4—D溶液 |
选择插条 |
选取该植物生长、带芽数等相同的适宜插条若干,随机分成六组,并编号 |
|||||
浸泡插条 |
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浓度2,4—D溶液浸泡插条12h |
|||||
扦插及培养 |
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
|||||
实验结果 |
![]() |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2)根据实验结果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mg/L之间。
(3)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具有性。
(4)有人提出插条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用适宜浓度2,4—D溶液处理过的插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扦插在潮湿沙土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条件下培养,其它条件。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的。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则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
b.,则黑暗有利于插条生根;
c.如果甲乙两组的插条生根数目相当,则光照、黑暗对插条生根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