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向社会公布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相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确立的正确性。
⑵请你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中选择一个方面,谈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践行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宽容待人 增强责任意识 政治常识 增强文化自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李某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李某本人承包责任田,收入不错;妻子开了小店,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儿子是事业单位的职工,每月除了工资、奖金、津贴外,炒股也赚了不少钱;女儿是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她除了工资收入外,还利用双休日给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拿到一份丰厚的报酬;李某母亲靠出租房屋也有一定的收入。
(1)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
(2)这一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3)请你找出材料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例。(至少写两例,写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某校学习小组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如下信息,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
信息: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为人民而改革”,“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彰显政府决心。
(1)“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当今中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材料一:当前,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已经浸润到了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全国人民也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懈努力。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时
说,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1)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怎样的?
(2)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最少3个方面)
(3)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材料一: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加大了对腐败犯罪的惩处力度,法治精神已在丁羽心等人的判决和“天价罚金”中呈现,保持“打虎灭蝇无禁区”的高压态势,不仅周永康、徐才厚等高官纷纷落马,一些违法的科级干部和村官也被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省部级高官,乃至副国级,甚至正国级高官落马,充分证明了中央反腐的坚强决心和铁腕力度。老百姓对重拳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无不拍手称快。
材料二:村民李某为响应国家的反腐行动,把村长贪污的事写成大字报在村中各处张贴,广而告之。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高官违法亦受惩罚体现了依法治国新方针的那些要求?
(2) 老百姓对重拳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为什么会拍手称快?
(3) 结合材料二,谈谈公民怎样做到“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