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种结局( )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国某一时期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等货物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 A.唐代 | B.宋代 | C.元代 | D.明代 |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发展”表现在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二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
| B.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思想 |
|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
|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 A.中国共产党一大 | B.中国共产党二大 |
| C.中国共产党七大 | D.中国共产党八大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资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可能是 ()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
| B.抗战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
|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
| D.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