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和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 | 服饰的西化 | B. | 洋货倾销中国 |
C. |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 D. |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 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
C.取得在华建租界的权力 | D.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
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同点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 B.教训清政府,使其顺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
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