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
甲:“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乙:“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丙:“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丁:“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 甲是美国的打算 ②乙是英国的打算
③丙是英国的打算 ④丁是德国的打算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C.中国古代农业讲求精耕细作 |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当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 B.郡县制普遍实行普遍建立 |
C.已实行以察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 |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拍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一一摘编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政府的政治决策》
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为了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一、谭钟麟等人说“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竟全功,不顾东、北两路,赤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一一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拖。
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
B.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
2009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这说明()
A.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
C.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