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沫 沫
①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个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说话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有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是越来越明显了,因为他们的心难以沉静下来。所以,有些话越说越累人,越说越不想开口,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也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
②几年前,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七次凤凰,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她说到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与雾气缭绕……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记得。对生活的热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说实话,因为这样的细节深深打动和影响了我,凤凰是我独自旅行的第一站,慢慢走,一路下去,看过无数的风景,人也越走越开阔。好多年过去,行走游历的生活方式,成就了我某些小小的骄傲。当你被某个惬意的美景吸引,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存在;从此你的人生字典里,频繁出现惊叹与感激。现在,太多的人会说,我去了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用什么相机拍了什么照片……但是,他们一个细节都讲不出来,他们说的你一句也记不住,因为没有真正的热爱。
③我真的喜欢别人跟我分享一些真正能打动人的细节。
④我还记得这样的一个细节,几年前友人提到的某次下午茶。女主人住在一套只有七十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却打理着一个漂亮的花草露台。夏天的黄昏,她穿着一件宽松布裙,把冰镇西瓜挖空装上凉面端出来,浇上芝麻酱,泡一壶绿茶,友人形容她端着西瓜凉面走向露台时的情景,“香风习习”,“夏天有蝉鸣”。这样有创意的漂亮的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意无穷,一碗凉面都可以不一样。
⑤我记得最悲伤的一个细节是三年前一位朋友讲的。那段时间,她妈妈刚去世不久,她说:“昨天,我开着车子走在深南大道上,儿子坐在车后,开着开着,我突然控制不了情绪,只得把车停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泣不成声。儿子在身后怯怯地问,妈妈,怎么了?我静静地说,我想我妈妈了……”这个细节让电脑这头的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友人后来对我说:“趁父母在时,好好对待他们吧。”那天下班,我就回了父母家,陪他们吃了一顿漫长的晚餐,慢慢吃慢慢聊,感恩着我的拥有……
⑥在一个多人饭局上,听某位男士聊起自己刚上大学的女儿,他说暑假时,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是陪着女儿看一档很青春的电视节目,当时播放的好像是什么《中国好声音》。房间开着空调,父女俩坐在地板上吃着瓜子评头论足。看到歌手的绝佳表现,父女俩一起欢呼,为他们喝彩。他觉得很满足很特别很惬意。假期结束,女儿要回上海,他第一次有一种浓浓的离别伤感,不敢去送别,而是让孩子妈妈去送……说起这段话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些细节我一直记得住,父亲的深情,有时旁人看着,也是感动的。今生今世父女母子的缘分,在一起就是那么几年,当好好珍惜。
⑦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不知珍惜,可还是有简洁纯粹的爱和无可替代的真情存在。
⑧请相信点什么。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选自《读者》有删改)文章作者满怀真挚的情感分享了几个打动作者的细节,阅读本文完成下列表格。
打动“我”的细节 |
打动“我”的原因 |
友人描述凤凰的冬日美景 |
① |
下午茶女主人端出创意西瓜凉面 |
② |
③ |
对父母的真情 |
④ |
父亲对女儿的深情 |
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结合文章内容和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对第⑦段“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不知珍惜,可还是有简洁纯粹的爱和无可替代的真情存在”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共9分)
最温暖的墙
马国福
①玲玲是一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玲玲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玲玲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玲玲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一样。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玲玲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玲玲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独特的,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玲玲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玲玲。玲玲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婆娑和妩媚。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摘自《意林文汇》2007年1月上,选文有删改)请概述文章主要内容。(2分)
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2分)
第⑤段的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中的“有一种期待”,学生们“期待”什么?(2分)
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大爱无言,只需行动。在你的生活中也有体现人间真情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节选)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改成“长”行吗?为什么?
本文对春天的描写,就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你概括第④⑤段为“图”和
“图”。 第⑤段的描写非常全面而立体,分别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像油菜花儿一朵朵开
自大学毕业后一头扎入繁华都市,我每天都在睁大双眼寻找一切所谓的机遇——能迅速改变命运,让我的生活变得如焰火般眩目的机会。做销售、开店、炒期货、炒股,我都风风火火地一一尝试,带着无限激情在里面燃烧,可到最后都似一场烟花,灰飞烟灭,只留下一地失落。
去年冬天,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湘中乡下老家,整日沉默无语,靠在二楼的竹椅上茫然环顾落寞的山村,凝视着家门前那片灰蒙蒙裸露着贫瘠的山田,一点点濒临绝望。
长我六岁的大哥因为车祸落下残疾也回到了家,父亲暗地里叮嘱我安慰大哥,我却只顾一个人流泪,倒是大哥微笑着劝慰我:慢慢来,会好起来的。
大哥回来后的第二天便拖着行动不便的身子下到了门前山田里,手里拿着父亲的锄头。他弯下腰开始一下一下地整理,挖出杂草茎,拾起杂乱繁多的枯草,一小块一小块地修理平整,然后凿出规整的一个个小坑……他偶尔会抬起头来看看坐在阳台上一脸茫然地我,像小时候那样微笑着朝我吹口哨:《水手》。村上的人都疑惑地看着大哥,山田太贫瘠,乡亲们早就放弃了,一丘丘山田荒芜已多年,大家几乎都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大哥一直在田里独自忙碌,枯草恣肆的梯田一日日在他手下铺展出细腻的泥土,无数规整的小坑一眼看上去竟然蔚为壮观。
半个月后,大哥一瘸一瘸蹒跚到镇上农种站扛回来一大袋油菜籽种。一个坑一个坑地施上肥,然后小心翼翼地洒进种子,盖上土。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山田在大哥脚下一点点发生着变化,我的心情居然一丝丝开始舒缓出喜悦。播完种子的那天晚上,大哥一定要和我喝一杯父亲酿的谷酒,干杯时他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一锄一锄地凿。一点一点地洒,一直坚持,就会灿烂。我一口干完了那杯酒,和大哥一起等待。
几天后,山田里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灰色的山村开始散发勃勃生机。本还是隆冬,我们却提前看到了春天。油菜苗在我的眼皮底下一点点浓绿茂盛,我的眉毛逐渐舒展,莫名地心悦。
春节的时候,有菜商无意中看到了这一丘丘油菜,一定要花钱向大哥购买,说是油菜秧和油菜苔在城里都卖得很火,他正愁没有货源。大哥考虑再三同意采摘一些卖掉,但只能选择性地从中抽掉一部分,因为要让我看到灿烂!出乎意料的是,卖掉的那部分油菜,居然换来了一万五千多元的现金,大哥拿这钱给我买了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他坚信我会用得着这些。
三月,油菜花一朵朵盛开来,金黄金黄,漫山遍野烂漫、铺展,形成力量强大的花潮,涌动着一浪浪芳香和喜悦。大哥和我穿梭于花海里,坐在花丛中相视而笑。他拍下好多油菜花,让我的电脑桌面一片灿烂。这片灿烂,在四月初被我自信地拎进城。
“一锄一锄地凿,一点一点地洒,一直坚持,就会灿烂。”是的,一点一点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坚持,人生之花,就会如油菜花儿一朵朵绽放,灿烂如锦,强大如潮。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1)根据上下文赏析下面文字。
带着无限激情在里面燃烧,可到最后都似一场烟花,灰飞烟灭,只留下一地失落。
(2)谈谈加点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枯草恣肆的梯田一日日在他手下铺展出细腻的泥土,无数规整的小坑一眼看上去竟然蔚为壮观。理解“因为要让我看到灿烂”中“灿烂”一词的含义。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举一例简要说明。
干杯时大哥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一锄一锄地凿,一点一点地洒,一直坚持,就会灿烂。”请结合上下文,体会大哥说这句话的用意,并说说大哥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芦花下面的二菱会想些什么呢?请写出二菱内心的感受。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A)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B)“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两个选段分别出自哪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
(A)出自《》,作者是。
(B)出自《》,作者是。选段(A)的莎莉文老师与选段(B)的“先生”在教育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教育方式?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