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小方陪妈妈去医院打点滴,发现护士往输液管上放了一个纸包(如图所示),经询问得知它可以温暖输入人体中的液体。小方对包里的东西能产生热量感到很神奇,于是,他向护士要了一只用过的纸包,带回来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包里是什么物质。
他剪开纸包,发现里面是一些黑色粉末和暗红色粉末。
【提出猜想】纸包里的物质可能是炭粉、铁粉、氧化铁、氧化亚铁中某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氧化亚铁是一种黑色粉末,不溶于水。在空气中稍受热即被迅速氧化成四氧化三铁,铁的氧化物中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初步结论】根据资料知识,你认为纸包中的黑色粉末除了猜想物质以外,还可能含有 。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将磁铁靠近粉末 |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暗红色粉末不被吸引 |
② |
取少量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底部有黑色不溶物 |
【得出结论】⑴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
⑵实验②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纸包为什么会放热。
【查阅资料】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缓慢氧化而放出热量,转化成氧化铁。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你若能正确完成下面的相关内容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在上面的实验中还不能得出纸包中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请你继续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纸包中含有四氧化三铁。 |
氧化铜能与多种物质反应,能否与氨气(
)反应呢?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实验设计】按图设计组装好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进行实验】
(1)
中氧化铜全部转化成光亮的红色固体
(2)
中
形管内物质变蓝;
(3)
中集气瓶内收集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该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
(4)从
中水槽里取适量液体于试管内,向试管里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色,原因是。
【实验结论】氧化铜和氨气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继续探究】(1)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质量 |
实验前 |
实验后 |
氧化铜粉末+玻璃管 |
(2)
中玻璃管内的反应证明,氨气的化学性质与有相似之处(填物质化学式)
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的
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现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为
;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为
、
;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为;
猜想4滤液中的溶质为
、
、
;
(1)完成猜想3.
(2)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4有明显的错误,其原因是.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滤液于试管中,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
溶液 |
(3) |
猜想2成立 |
取滤液于试管中,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
(4) |
猜想3成立 |
【反思与评价】:
(5)当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溶液时,可选用下列哪些试剂除去
杂质(多选题).
A.稀盐酸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化学实验里,老师给学生准备了如图几种实验装置.
(1)指出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
l和
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央视报道:2013年6月10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潜艇,承载14位科学家再次深海科学考察.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
作供氧剂,净化室内空气.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学习小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设计】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选用如图仪器和如图实验装置.
(2)用
处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塞外,还需要上述的仪器有,(填名称).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为了体现
与过氧化钠反应,且E中只收集到氧气一种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填写装置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
.
【实验验证】
(4)用,证明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5)检验装置
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
①取少量
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含有过氧化钠.
②再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装置
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某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钙,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结论: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
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由色变为无色.结论: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大家认为乙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对甲的实验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甲实验后的溶液中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
;猜想二有
和
;猜想三,有
和
.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丙同学设计了方案1和方案2,并按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编号 |
方案1 |
方案2 |
方案3 |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甲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
![]() |
![]() |
![]() |
实验现象 |
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
产生白色沉淀 |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 | 溶液中有
|
[实验结论]丙认为猜想三正确.
[实验评价]丙的实验操作和方案中有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是.
大家讨论后通过方案3即证明了猜想三正确,其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拓展]为节约资源和避免实验废液对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方案1和方案3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现象),并对混合液中的盐分离回收,请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要分离的盐 |
所用试剂 |
主要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