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二甲醚等被称为绿色能源,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与二氧化碳、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二甲醚(CH3OCH3)。
(1)已知1g二甲醚气体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32kJ,请写出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二甲醚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 + 4H2(g)CH3OCH3(g) + 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n(H2) / n(CO)]的变化曲线如下左图:
①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H_______0(填“>”、“<”)。
②某温度下,将2.0molCO(g)和4.0mol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CH3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上图所示,关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 P3>P2,T3>T2 B. P1>P3,T1>T3 C. P2>P4,T4>T2 D. P1>P4,T2>T3
③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2充入一氧化碳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 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 化学平衡常数K值减小 D. 氢气的转化率减小
④ 某温度下,将4.0molCO和8.0molH2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二甲醚的体积分数为25%,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在25mL 0.1 mol·L-1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的CH3COOH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B点溶液呈中性,有人据此认为,在B点时NaOH溶液与CH3CO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填“是”或“否”),如果不正确,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在(填“AB”、“BC”或“CD”)区间内。
(2)在D点时,溶液中c(CH3COO-)+c(CH3COOH)2c(Na+)(填“>”、“<”或“=”)。
(3)在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温度/℃ |
25 |
t1 |
t2 |
Kw/ mol2·L-2 |
1×10-14 |
a |
1×10-12 |
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若25< t1< t2,则a1×10-14(填“<”、“>”或“=”),由此判断的理由是:
。
(2)在t1℃下,pH=10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为:。
(3)在t2℃下,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硫酸溶液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溶液的pH=2,则V1︰V2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已知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如下表所示:
几种难溶电解质的Ksp(25℃) |
|
沉淀溶解平衡 |
Ksp |
![]() |
5,0×10-13mol2·L-2 |
![]() |
8.3×10-17mol2·L-2 |
![]() |
6.3×10-18mol2·L-2 |
![]() |
1.6×10-24mol2·L-2 |
![]() ![]() |
1.3×10-36mol2·L-2 |
(1)AgBr、AgI、FeS、ZnS、CuS的溶解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向饱和的AgI溶液中加入固体硝酸银,则[I-](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改加AgBr固体,则[Ag+](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25℃时,向100mL浓度均为0.1 mol·L-1 FeCl2、Zn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生成的沉淀的先后顺序是(用沉淀物的化学式表示)。
(4)在25℃时,把ZnS加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ZnS(s) Zn2+(aq)+S2-(aq),下列措施可使ZnS减少的是
A.加入少量CuS固体B.加入少量FeS固体
C.加入少量FeCl2固体D.加入少量CuCl2固体
(14分)某溶液中可能含Mg2+、Al3+、Fe3+、Cu2+、NH4+、K+中的几种离子。当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钠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的过氧化钠的量与产生沉淀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该溶液中一定有离子,一定没有离子。
(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离子。要确定是否存在该离子,还需做实验,存在该离子的实验现象为。
(3)线段oa:ab=
下图表示的是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产生CO2的过程。
(1)写出a点以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写出a到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若某Na2CO3溶液中含n mol Na2CO3,向其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使溶液中Cl-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滴入的稀盐酸中的HCl的物质的量为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