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 )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
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
C.宋代采取均田与限田的措施 | D.宋代“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
春秋时期,直接促进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是
A.铁器的使用 | B.牛耕的出现 | C.各国税制改革 | D.战争的影响 |
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 | B.刀耕 | C.石器锄耕 | D.铁犁牛耕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漕渠 | D.白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