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 )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 |
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
|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
|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
|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
阿诺德·汤恩比说,历史学家将他们最旺盛的精力都用在了文集和期刊组装材料的工作上,当他们试图把这些材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时,再次求助劳动分工,并产生了综合性的历史。这会不会是一种特技或错误英雄的幻想。这表明阿诺德·汤恩比()
| A.不赞成历史研究的工业化倾向 |
| B.强调历史研究应为时代服务 |
| C.赞扬历史学家的科学精神 |
| D.认为必须回归传统历史研究的方法 |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
|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
|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
| D.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
“雅典政事的决断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取决于群众”。这说明苏格拉底殉道引发人们广泛的思考,包括法律形式上的正义先于、优于实质的正义,从死亡中获得新生的思想的永恒,舍生取义为实现法的价值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尊崇等内容。苏格拉底()
| A.敬告人们恪守道德底线 |
| B.鼓励人们要理性思考 |
| C.引导人们遵法守规 |
| D.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
有学者认为,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这一做法()
| A.说明我国农村已经进行包干到户 |
| B.表明中国已否定了苏联模式 |
| C.带动中国城乡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
|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