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为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和“近亲”的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与度田官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农民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汉光武帝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 ?
(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分别指什么?分析其反抗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在齐国推行了涉及产业、税收、价格等多个领域的政体配套改革,第一次形成了系统性的国民经济治理体系。他建立了国储粮制度,国家采购囤积了大量粮食,其数量足以控制市场粮价的波动,以达到丰饥平衡的功效。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如在冶铁业上,他实行国有民营,规定只要一发现矿苗,就马上要由国家保护和封存起来,有敢于擅自开采者,左脚伸进去的,砍左脚,右脚伸进去的,砍右脚。……管仲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视其为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
材料二管仲的治国思想主要是“以商止战”,“和平称霸”。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就与各诸侯国的关系而言,“以商止战”就是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的威慑力维持均衡。齐国会盟诸侯,规定与会各国要修建道路,划一度量标准,统一斤两称数,好比是在创建一个区域经济的关税同盟体。
《论语·宪问》:“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在儒家看来,他的思想统统都是异端邪说,遭到儒家的抵制,被后世淹没。
——以上材料均摘自吴晓波著《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管仲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思想“被后世淹没”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史初级教科书》与《(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目录比较表

目录A
上古史:
三皇五帝
三代纪
春秋纪
战国纪
中古史:
汉纪
新纪
后汉纪
三国纪
晋纪
十六国纪
南北朝纪
隋纪
——摘编自《国史初级教科书(卷上)》1903年版
目录B
绪言
第一编远古史
第一章邃古
第一节五族之缘起
第二节汉族之勃兴
第三节文化之发达
第二章唐虞
第一节君位之禅让
第二节苗族之征服
第三节威权之统一
第四节民政之注重
第三章夏
第一节夏禹之内治
第二节夏初之防御
第三节夏统之绝续
第四节夏祚之衰亡
——摘编自《(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第一册)》1919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1820年,荷兰、英国、美国等国人口从事三大产业分布状况统计表


荷兰
英国
美国
农业
43%
37%
70%
工业
26%
33%
15%
服务业
31%
30%
15%

资料来源: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表2 1950-1984年英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万人,%)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950
126.2
5.6
1140
50.6
987.7
43.8
1960
106.2
4.4
1174.9
48.6
1136.2
47
1970
45.4
2.1
1024.7
46.6
1129.3
51.3
1980
36.1
1.6
891.8
39.4
1336
59
1984
34
1.6
712.9
33.7
1368.5
64.7

资料来源: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
表31990-2001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
1.9
35.0
63.1
1991
1.8
32.8
65.4
1992
1.9
31.8
66.3
1993
1.8
31.4
66.8
1994
1.8
31.6
66.6
1995
1.9
31.7
66.4
1996
1.8
31.5
66.7
1999
1.5
26.3
61.2
2000
1.5
25.9
61.6
2001
1.0
27.4
71.6

资料来源: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1)根据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表1中三国产业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2,指出英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表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光绪元年(1875)初,郭嵩焘上奏《条陈海防事宜》,主张“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同年,清廷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在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光绪三年,郭嵩焘上奏清廷,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清廷迅速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了领事馆。郭嵩焘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有所参本。
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时,湖南士绅群情激奋,要开除他的省籍。有人编了一副讽刺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后来,郭嵩焘被迫辞职回到故乡长沙,全城遍贴揭帖指责他“勾通洋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郭嵩焘病逝。李鸿章奏请朝廷宣付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朝廷降旨曰:“郭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故不准立传赐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失败的原因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这种形势与人们所熟悉的19 世纪和20 世纪初欧洲全球霸权的格局实在是惊人的相反。当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已习惯于欧洲列强对整块整块的大陆进行瓜分,甚至认为这就是国际事务正常秩序的一部分。
二战后,无论欧洲的大国还是小国愿意与否,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时候,都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历史传统,也必须考虑东西方对峙这一重要因素,而且其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与此同时,伴随着欧洲世界霸权的消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从而使争取主权平等,政治独立,种族平等,经济公正和文化解放这五大主题为基本内容的非殖民化进程,终于以始料不及且无法控制的速度席卷了所有殖民帝国,并进而引发了“全球大分裂”。
(1)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