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赢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
——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
材料四 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赢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美国。
——范双杰《试论赢政的用人之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战国策》
材料三……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北魏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 魏书》
请回答:
(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在这方面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何共同作用?
(3)以上改革都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你认为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肆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东史郎日记》
材料二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四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五俄卫国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是俄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俄罗斯于2010年5月9日在多个城市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和游行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庆典并发表重要讲话。
──凤凰网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试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和日本停战投降的理由。由此可见,当时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怎样?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促使日本最终停战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领导人出席俄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
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
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具体实践美国式的民主政治的?结果为什么会失败?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3分)
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试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除上述因素外,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有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三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指什么?
(2)材料2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起劲地扳手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赫鲁晓夫头上的汗滴又说明了什么?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