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民本主义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在当下更有很强的现实窓义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盂子•尽心下》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他想通过重民来谋求国家富强之道,因为民富,国则富,民贫,国则弱^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同盟会成立,他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王培智《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全民医保夜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康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
(1) 归纳材料一中盂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
(2) 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变化与发展。(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 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今民本思想变迁的认识.(4分)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在适应、利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三】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有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的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李贽虽在麻城(李贽弃官后孑身寄居麻城的龙潭湖芝佛院,位于湖北省的东北部)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春秋战国到秦汉是我国古代的转型时期,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转型的表现。
(2)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办私学的最大的作用,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3)材料二、三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8分)
(4)据材料四,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近现代西方有句名言:The glory is Greece ,the grandness is Rome(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似乎他们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怀着一份永远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
(1)古希腊以其健全的民主政治、繁荣的商品经济和灿烂的思想文化影响后世,尤其是雅典更成为全希腊的学校。请写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基础的改革家。写出伯利克里改革的历史意义以及在其改革期间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的名称。古罗马则是以其完善的法律影响后世的。请写出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2)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政体形式最为典型的是两种什么政体? 并举出两个典型国家。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美国是如何保障政治民主的?该宪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朝代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1分)
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像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吃透专制苦头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但我们并不像夸父追日,而是在不断地接近它、发展它。”
—《中国民主建设白皮书》
近代中国,民主从来没有被真正地实践过,更谈不上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了!……民主理论在中国最初基本上是西方舶来品,民主现念的传播主要依靠理性的方式,即依靠理论家、思想家的宣传和阐述。这对于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是有效的,但是旧中国是一个充斥着文盲的农业国,占人口绝对多数的人民不可能通过阅读文献来转变观念。
材料二 “国会者,君主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
—康有为《钦定立宪开国会折》
孙中山曾说“虽然英国宪法所隐含的三权分立原则,经过孟德斯鸠的详细阐发,再经过美国宪法的实践和修改,已经日臻完备,但是由于百余年来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原则已经过时不适用了。……那些略有口才的人,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学问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因讷于口才,没有人去物色他。……就委任制而言,更是弊端丛生,特别是每逢政党轮换或总统更迭之际,大批官员同时俱换,不仅不胜其烦,而且还容易导致政治腐败散漫”。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分析民主未在近代中国扎下根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简要指出康有为、孙中山政治主张的主要不同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天顺末,许土官缴呈勘奏,则威柄渐弛。成化中,令纳粟备振,则规取日陋。孝宗虽发愤厘革,而因循未改。嘉靖九年始复旧制,以府州县等官隶验封,宣慰、招讨等官隶武选。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于是文武相维,比于中土矣。其间叛服不常,诛赏互见。
——《明史》卷310列传第198
材料二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遂至以盗治盗,苗、倮(彝族的一支)无追赃抵命之忧,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铲蔓塞源,纵兵刑财赋事事整理,皆非治本。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令其自首为上,勒献次之。惟剿夷必练兵,练兵必选将。诚能赏罚严明,将士用命,先治内,后攘外,实边防百世之利。
——《清史稿》卷512鄂尔泰奏疏
(1)归纳材料一有关明朝在西南地区统治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