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回答: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你对这一措施的影响还有哪些补充阐述?(6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
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救灾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自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一日备案(注:不祥之气);二日除孽;三日救荒;四日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粜;六日出贷;七日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日缓征;九日通商;十日劝输;十有一日兴土筑;十有二日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四 “中国政府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赈灾.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中国制度所具有的动员能力不仅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动员,而且也来自于自下而上的社会自发的动员。”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中国政府2008年应对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的评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是如何进行抗震救灾的。
(4)从上述材料的救灾措施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7年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为了解决两岸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成立了海协会(大陆)和海基会(台湾)。两会在1992年香港商谈中,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举行了会谈,其签署的协议椎动了两岸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的发展。
——《21CN焦点周刊》
材料二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
——《中国台湾网》
材料三近年来,台湾政党之争异常激烈和频繁,大大影响了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时,由于台湾当局推行分裂政策,造成两岸关系的不稳定,影响了台湾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台湾的投资意愿。
——《中国台湾网》
材料四 2008年3月20日,马英九击败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候选人而赢得大选,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同时台湾入联返联两项公投均未通过,台湾人民用选票表达了对“台独”问题的担忧。在多个场合,马英九强调“九二共识”,并表示在任期内尽量完成与大陆签署和平协议。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下,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于2008年11月3日至7日访台,海协海基两会就交流合作事项举行新一^轮协商,将两岸合作交流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2lcN焦点周刊》
请回答:
(1)20世纪80年代末,海峡两岸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两岸关系发生变化的政策方面的原因。
(2)你从材料二、三所述的信息中得出了什么重要结论?
(3)根据材料四,分析目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积极变化。
(4)两岸关系多次遭遇“寒流”,但总能迎来“春暖花开”。这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开始向全球蔓延。一些小国首当其冲:越南、冰岛、阿根廷、韩国等损失惨重。越南2007年GDP刚刚超过700亿美元,但2008年上半年,外国直接投资协议金额竟达31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外资一旦觉察到风险迅速撤离,便会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
——摘编自新浪网
材料二近日,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制《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德国出版商预测,马克思的《资本论》将成为2008年圣诞节的最佳礼物,目前该书的销售量相比2005年已提高两倍。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美国国会众议院2008年10月3日以263票对171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经过修改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为该方案付诸实施完成了关键的一步救市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授权政府购买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帮助它们摆脱困境。……与此同时,法德也推出千亿欧元救市方案,英国向三大银行注资。
——摘编自新浪网
材料四近年来,美欧多次就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向中国施压。中国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让人民币逐渐升值的策略,政府采取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由于此次中国政府发现问题早,采取措施及时,综合运用市场、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调控,新近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投资增速过快等不健康因素得到了初步抑制。
——摘编自《联合早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为什么迅速地蔓延到世界各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融危机爆发后,在西方各国《资本论》的销量大增的原因。
(3)美国有议员认为美国的救市方案是上世纪罗斯福新政的翻版。两者相比在形式上和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给我们什么启示?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分析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较为稳定的原因。
(5)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对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有何启示?
对于南京大屠杀问题的认定,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我学者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两份珍贵档案:一件是1937年12月14日,美国驻德国大使陶德致罗斯福总统的密电。密电中披露,日本驻德国大使东乡茂德承认,在南京沦陷之前,日军已杀死了50万中国平民。另一件是1938年1月25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高斯就日军在中国上海、杭州、苏州的暴行给国务院的专题报告。
材料五 (中新网东京2008年10月31日电)由于航空自卫队最高长官田母神俊雄日前发表了一篇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论文,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于三十一日晚决定罢免其航空幕僚长(相当于空军司令)一职。
(1)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有何认识?
(2)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却有不同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3)侵略战争也使日本人民备尝战争的苦果,下图((1945年8月的广岛》的景象是哪次空前军事行动的结果?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4)围绕材料一、五,并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
(5)材料四对于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有何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1)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请从中国两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