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讲了个大有希望,不是‘中有希望’,更不是‘小有希望’……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这一干起来,今年粮、棉差不多增产一倍……钢铁可翻一番……明年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一万亿斤,钢铁明年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能料到?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
——1958年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张先亮《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邓小平文选》
(1)从材料一中看,毛泽东是基于什么认识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的认识有何依据。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8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邓小平是基于什么认识作出了对外开放决策的。(4分)
(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哪两对关系?(4分)
从臣民到公民,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民观念是东方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政治价值心理,也是遍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定了所有人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所有人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需做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一个顺从的义务主体即可,丧失了政治上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这样,整个社会安于这种政治思想模式,民众习惯成为顺民了。
——摘自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 “臣民观念”与君主统治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臣民观念”给明清时期的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古希腊的商业形式和城邦的政治体制促进了希腊公民的能力发挥,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摘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关于“公民”的概念,中国古代并没有,完全是舶来品……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广泛传播,公民概念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1902年他(康有为)发表《公民自治篇》……梁启超为《公民自治篇》所作的按语中,对“公民”做了解释:“公民者,自立者也,非立于人者也。”“至公民之负担国税,则权利义务之关系,固当如是,非捐得此名以为荣也。”而康有为认为:“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
——摘自杨才林《论民国时期的公民概念及其公民教育》
(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梁启超所提倡的“公民概念”的内涵。概括指出欧美“公民概念”和中国“公民概念”产生途径的差异。
通电就是面向广大范围公开拍发的电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通电发展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906年12月3日 |
广州绅商易学清等11人联名通电提出,勿将广九路权许外人。 |
1907年11月11日 |
安徽铁路公司通电,力请自办浦口至信阳铁路。 |
1909年11月 |
湖北铁路协会等团体通电军机处、外务部等,申求该省境内铁路准予商办。 |
1911年10月12日 |
湖北军政府即发出10道通电,宣告武昌光复,并呼吁各省响应。 |
1912年1月2日 |
孙中山在南京发表《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 |
1912年4月29日 |
南京留守黄兴通电,倡导“劝募国民捐,以减少外债之输入”。 |
1919年2月 |
北京等地社会团体即纷纷通电,要求公布并废除中日间所定各项密约。 |
1919年5月22日 |
成都高等师范全体学生通电,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慰留辞职校长,惩办卖国贼。 |
1919年8月2日 |
少年贵州会通电称:“敝会虽地处僻隅”,但“责无旁贷”,各项行动“务期达到目的”。 |
1935年3月2日 |
蒋介石通电倡导发展体育运动:“查运动为锻炼国民体魄,以达成强种救国重要工作之一。实应极力提倡,普遍发展。” |
1936年12月12日 |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提出改组政府、停止内战等主张。 |
1936年12月19日 |
中共发表《对西安事变通电》,呼吁各党各派,共赴国难。 |
——摘编自夏维奇《“政治之利器:通电与近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电产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电发展的方向。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通电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欧美代议制确立之后,得到不断完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智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并赋予他们以在政府中较之在任何其他组织形式下一般具有的更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所能组织的这种好品质越多,组织形式越好,政府也就越好。
——摘自(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新政的主要任务表现为拯救资本主义。” ……这一目标需要全面的计划工作。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意味着要扩大政府的监督、控制和主动性,结果就造成总统和联邦政府机构权力的不断扩张……这样到1943年,最高法院的9名法官,全部是由罗斯福任命的。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新法院大大扩展了可由国家管制经济的领域,而同时又保障哪怕是最烦人的少数群体的公民自由权。
——摘自罗永宽《罗斯福传》
材料三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了协商委员会关于批准法案的决议。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
——摘自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实践该观点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三,与华盛顿时代相比,这一时期美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代议制的理解。
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摘自《论语·季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民生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观点的原因。
材料二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摘自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关于民生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摘自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新举措。概括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
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化是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结合在一起的,西方的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过程基本贯穿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要得,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示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不得有其他差别。第十七条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
材料三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材料四 100年前,一位美国伟人签署了《解放宣言》,……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黑人依然没有自由这一可悲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依然悲惨地套着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枷锁。……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能够站立起来,实现她信条的真谛:“我们把这些看作是不证自明的真理:一切人生来是平等的。”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讲话
(1)材料一的《独立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哪些学说?它对北美独立战争产生什么影响?
(2)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人权宣言》的经济原因。从材料二出发推断《人权宣言》批判的对象。
(3)从材料三归纳出美国革命在民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4)材料二中的“伟人”和“《解放宣言》”分别指什么?另外材料二集中反映了二战后哪一社会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产阶级民主建设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