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杰出雕塑家罗丹于1875年完成了其不朽的名作《思想者》,作品中的人物仿佛陷入深深的沉思。“思想者”在思考什么?长期以来,学者们发出了强烈的好奇和苦心的研究。下列研究课题可以成立的是
A.思考普法战争给法国带来的巨大创伤 |
B.思考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在巴黎召开对法国的影响 |
C.思考法国戴总统高乐提出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含义 |
D.思考俄国十月革命对法国的借鉴意义 |
1992年4月8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说道:“美国以及盟国已进入一个永久关系紧张的时代。”这种关系紧张是指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 B.美国、日、欧矛盾加剧 |
C.由意识形态对立转向经济实力抗衡 | D.第三世界联合反霸加强 |
2009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张雪倩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54%,还包括了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
B.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
C.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
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展开的关税战、倾销战激烈而残酷。这种局面在二战后才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这主要得益于
A.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
B.社会主义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C.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 |
D.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A.结束“两个凡是” |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
C.提出“一国两制” |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人民日报》:48年时间,67本日记。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废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历史 |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
C.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 | D.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