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内细胞正常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
B.细胞器的数量和种类改变 |
C.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
D.细胞核遗传物质已改变 |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
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可以透过琼脂片向下运输 |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下部产生的影响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
B.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食虫昆虫与蛙是捕食和竞争 |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 |
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
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⑤⑥ | D.①⑥⑦ |
关于下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 |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及E点以后区间 |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