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基因型AaBb的玉米植株的四种生殖过程,从上到下依次为A.B.C.D过程。请据图回答:

(1)A过程中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是                  ,要使它能够产生可育后代,常采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其作用机理是:                        
(2)B过程中,该植株的一个初级性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为                 ;种子形成过程中,①细胞中来自母方的染色体所占比值是       
(3)制备人工种子的关键是C过程中经                        阶段培育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然后用人工种皮包裹胚状体并在其中填充营养液从而制成人工种子,其中营养液相当于玉米种子中的         结构。
(4)C过程中,细胞分裂后期每一极的基因组成是                 。D过程中,经两个原生质融合后形成的融合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
(5)在玉米光合作用过程中,淀粉产生于         细胞内。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2)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II-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如果II-5与II-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4)如果II-7与II-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I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II图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I图 II图
(1)I图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
(2)II图中________细胞处于I图中的CD段。
(3)II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细胞,甲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II图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的变化为。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Ⅰ.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Ⅱ.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
有效措施。
(1) 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 , 白瓶溶氧量为 B mg﹒L-1, 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mg﹒L-1﹒d-1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重含量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上合成,然后在中加工。
(2)试验一: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产生兴奋,传到相关中枢,再经过到达消化腺刺激消化腺分泌。
(3)实验二:分别培养实脸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
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
(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
蛋白C基因序列,然后以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
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