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由此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以下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
(一)实验材料:
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试管,吸管等。
(二)实验步骤: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
②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并将其剪碎,利用某种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③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培养液,编号1、2、3、4、5, 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④分别从5支试管吸取适量的培养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记录数据。
⑤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⑥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记录数据。
(三)分析
(1)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哪些原则?                (至少写出2个)。
(2)第②步中所用的“某种酶”是指                酶。上述细胞培养液中必需包含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如:                     (至少写出3种)等。在第④步和第⑥步中,除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器材之外,还有一件必需的实验器材是               
(3)请指出并纠正上面这位同学在第⑤步和第⑥步的操作上的错误:
第⑤步:                                                            
第⑥步:                                                            
(4)该学生根据修改后的正确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1
2
3
4
5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0.1
0.2
0.3
0.4
0
培养前细胞数目(个/mL)
350
363
342
335
336
培养后细胞数目(个/mL)
320
275
186
96
560

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5)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绘出培养后细胞数目的折线图。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并指(趾)是由于相邻指(趾)间骨性或软组织融合形成的手足畸形,是人类常见的肢端畸形病。下图为某家庭先天性并指(趾)遗传系谱。据图回答:



1,3,5

(1)并指(趾)是由位于 染色体上 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研究人员从该家族多名患者的血液样本中提取DNA进行分析时发现,患者的第2号染色体的HOXD13 基因中增加了一段碱基序列:




1,3,5

—CGCCGCCGCCGCCGTCGCCGCCGACGC—(模板链),导致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多了 个氨基酸,它们是 。(精氨酸:CGU、CGC、CGA、CGG,丙氨酸:GCU、GCA、GCG、GCC,脯氨酸:CCG、CCA、CCU、CCC)

(3)上述研究表明,并指(趾)是由 引起的一种遗传病,该家庭中的致病基因来自I—2,其 细胞发生了这种变化,导致每一代都有患者出现。
(4)Ⅲ—4和Ⅲ—5这对夫妇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 。若Ⅲ—5已经怀孕,为了生一个正常指(趾)的孩子,应进行 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自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21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
(2)图2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性。
(3)试解释“绿潮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的主要原因:
(4)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23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

(5)我市许多景区水域都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晦暗,透明度减小,景致大为减色。相关部门为了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眼见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并可能危害到生物。
(6)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23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是:①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关系,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②草食鱼类可以,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

一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封闭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______。

下列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个问题探究实例:


(1)图-3中A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是油?
(2)请根据探究-1和探究-2的结果推导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在图-4中绘出其简图(片段)。
(3)根据图-4所示结果,科学家利用纯磷脂制成“脂质体”,作为细胞模型。将“脂质体”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都没有变化。
①这一事实表明:。进一步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②彼德·阿格雷从人红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的膜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28道尔顿的膜蛋白—CHIP28,并证明它是一种“水通道蛋白”。请简述证明CHIP28确实与水分子运输有关的实验基本思路。

③有实验证明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该“脂质体”,若要使钾离子通过,则该“脂质体”模型中还需要具备哪些物质?

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有关实验。

组别
材料及物质
实验条件和试剂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III染液、50%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X染液
线粒体
C
苹果汁
Y试剂

D
黑藻小叶
清水
Z结构
E
猪血细胞
蒸馏水
红细胞破裂
F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清水、解离液、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或物质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观察。请分析
回答:
(1)A组实验的目的是,细胞中着色小颗粒呈色。
(2)B组实验的X染液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线粒体呈色。
(3)C组实验的Y试剂是,该实验的现象是
(4)D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黑藻小叶中结构。
(5)E组实验的原理是,该实验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6)在E组实验中,显微镜下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被破坏,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