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山东农业大学李铁坚教授为首的农业专家总结养猪技水,创立了新式生态大棚养猪法,也叫懒汉养猪法。
(1)懒汉养猪法充分利用锯末、农作物秸秆粉碎物等作为发酵床垫料。由于猪有拱地的习性,锯末、农作物秸秆粉碎物等就会与猪粪便混合发酵,培养有益菌供猪采食,减少饲料、节约用水等直接饲养成本,实现粪污零排放,无臭气、无污染。同时,还能生产优质肥料,用于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主要遵循了       原理。懒汉养猪法使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从发酵床中采食肉眼可见的大型白色菌丝。乳酸菌与该菌丝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料床中的各种有益菌之间的关系为      。在寒冷的冬季,发酵床表层的温度仍可维持25℃-30℃的水平,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2)现有发酵床混合菌种采自自然界,发酵效率较低。从瑞氏木霉cDNA文库中可获得高效的纤维素酶基因,有人将瑞氏木霉纤维素酶基因转入混合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纤维素的工程混合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图甲中,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   作为唯一碳源。①、②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                      
某同学尝试过程②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   ;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生态工程的建设情况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每空2分)科学家在研究果蝇时,发现果蝇的眼色中有红色、杏红色、白色三种表现型,身色有黄身、黑身两种表现型。
(1)若某果蝇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受精后形成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果蝇,则该果蝇如果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则可形成种染色体不同的配子。
(2)若有人将两只果蝇杂交,获得了l00个体。其表现型为37只黄身杏红眼;l9只黄身白眼;l8只黄身红眼;l3只黑身杏红眼;7只黑身红眼;6只黑身白眼。
①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多选)

A.两亲本个体都是杂合体
B.两亲本的表现型是黄身杏红眼;
C.身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就眼色来说,红眼与白眼都是纯合体

②若该人进行的杂交实验果蝇所产白眼果蝇胚胎致死,则理论上亲代两只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3)若已知黄身是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性状,有人进行实验让纯合黄身雌果蝇和黑身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再让F2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3,则F3代中雌蝇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
(4)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A_BB为红眼,A_Bb为杏红眼,其它基因型均表现白眼,现有AaBb两只雌雄果蝇杂交,所产生F1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若再让F1代中杏红眼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如图横坐标A、B、C、D表示蜂王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的a、b、c、d表示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数量变化。

(1)根据a、b、c、d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数量变化规律判断, a、b、c、d分别指什么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A可能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_,C→D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
(3)B→C表示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同样的图示在下图中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的a、b、c、d四种结构或物质的相对数量表示出(2分)

(10分,每空2分)某科研小组为生态农业提供可种植的作物参考时,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情况进行了探究,设计了图A所示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图B中c点的含义表示。装置A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图B一天中的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段获得的。
(3)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添加设置C?如何处理实验数据以获得真光合速率?
添加装置C:。数据处理获得真光合速率:

(8分,每空2分)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试管编号为1、2;②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3%新鲜H2O2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mL20%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min;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1号试管中,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min,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1)结果分析:该同学在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原因是:

(2)交流讨论:同学们推测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有三个原因,为了验证推断,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1: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2mL3%新鲜H2O2溶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说明:
方案2: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1mL20%新鲜肝脏研磨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说明:
方案3:若方案1和方案2现象同时成立,则说明:

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
(1)如果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_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上。
(2)分泌该单克隆抗体的__________细胞,可由抗原免疫过的小鼠的__________细胞与同品系小鼠_________细胞融合而成。
(3)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采用激素处理可使良种母牛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最常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__________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在胚胎移植前,通过______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