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
主要植物类型 |
昆虫种类数 |
昆虫密度实验前 |
|||
实验前 |
实验后 |
实验前 |
实验后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实验区 |
海蓬子 |
互花米草 |
47 |
20 |
14只/m2 |
2.3只/m2 |
对照区 |
海蓬子 |
海蓬子 |
47 |
40 |
13只/m2 |
11只/m2 |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
(3)根据下侧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 。
②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 。(传递效率按20%计算)
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
④鸟与植食性昆虫相比,能量流动的去向缺少了 途径。
(4)你认为此项生态工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简要说明理由 。
下图表示细胞4种有机物的组成,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1)A是,E在动物肌肉中是指,在植物块茎细胞中主要指。
(2)F是,它是由B 形成的,除此之外,常见的脂质还包
括和 等。
(3)C的通式是,C形成G的反应叫;由m个C构成G物质时,其相对分子量里最多可减少 .
(4)D是,H是;H有 种D组成.
(5)四大有机物都含有的化学元素是: .
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活动中,同学们得到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结果。图2表示光合作用碳反应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2过程在叶绿体的中进行,物质①为,它在光合作用的阶段产生;物质④可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2)若实验中用14C标记的CO2作原料,则14C在碳反应中的转移途径是。(用“→”、图2中的文字和序号回答)。
(3)图1中,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与A点相比,B点条件下3一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与B点相比,C点条件下物质④的生成速率(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4)据图分析,适当提高光强度、和可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右下图表示某动物的一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写图中序号,在空格上写出该结构的名称)。
(1)最初的时间里被3H标记的亮氨酸会出现在[]中。
(2)此后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用图中“数字”和“→”回答)
(3)与分泌蛋白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是[]和[]。
1905年,E. B. Winlson发现,果蝇的雌性个体有两条相同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其中一条与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不同,称之为Y染色体。1909年,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雄蝇。用它做了下列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
实验一:将这只白眼雄蝇和它的红眼正常姊妹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二:将实验一中的F1代红眼雌蝇与最初的那只白眼雄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
请分析实验,回答以下各小题:
(1)从实验一的结果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
(2)在实验一的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这是孟德尔的理论不能解释的,请你参与E. B. Winlson的发现,替摩尔根提出合理的假设:。
(3)实验二的预期结果能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吗?。请用遗传图解并配以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相关基因用A、a表示)。
(4)请你利用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材料,设计一个能验证你的假设的交配方案。(只写出交配方式)。